【林黛羚專欄】老屋改建: 家中的行走動線,要怎麼規劃才安全?(下)保有老人家的自尊心,也能保命防跌
【林黛羚專欄】老屋改建: 家中的行走動線,要怎麼規劃才安全?(下)保有老人家的自尊心,也能保命防跌
老人家年輕過,從通行無阻到舉步維艱,內心多少會有一些衝擊。 因此在顧及安全的同時,也要讓老人家對自己保有一份期許(或者說自尊心),在設計空間時,不用時時都以「照護」的角度來規劃,而是要提供更多「輔助」、「扶持」的設計!
林黛羚
2017/09/07
瀏覽數 31,653

承上次的主題《家中的行走動線,要怎麼規劃才安全?不要忽視「斷捨離」》,我們繼續來探討,熟齡住家要規劃安全的行走動線,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每次提到高齡、熟齡,許多朋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規劃「無障礙空間」。
其實無障礙空間可以說與熟齡空間像是兩個有交集的圓圈圈,它有重疊的相同之處,但也有各自不同的訴求。
熟齡空間不一定等於需要完全的無障礙,像是很多老人家其實還是可以走,只是隨著年紀,可能會走的不遠或是站的不久,於是會設計每隔一小段,就有個可以讓他坐、靠牆或扶的小設計。

(圖片來源:紀氏有限公司/中國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而無障礙空間,顧名思義,最講究的就是動線都要無障礙,才能有辦法讓輪椅順利通行。
但想想,不是每一位老人家都需要坐輪椅,他可能只是腳沒辦法抬很高、手沒有很大的力氣握住門把等等。但因為老人家年輕過,從通行無阻到舉步維艱,內心多少會有一些衝擊。
因此在顧及安全的同時,也要讓老人家對自己保有一份期許(或者說自尊心),在設計空間時,不用時時都以「照護」的角度來規劃,而是要提供更多「輔助」、「扶持」的設計!
▍ 安裝美觀、具功能性的扶手
安裝扶手,常常讓老人家很排斥,但其實扶手對每個年齡層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輔助。現在很多扶手都設計的很簡約、漂亮,不必再拘泥於醫院般的不鏽鋼扶手。
若在自宅裝修時,是年輕這一輩能夠作主的話,我建議還是要先把扶手都安裝、設計到空間裡面。
一來,老了的時候,就不用再做一次「安裝扶手」的局部裝修;再者,扶手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情況都有助益。例如突然扭到腳、閃到腰,需要在家休養一陣子時,若家中的走道、浴室、樓梯等,都有預先裝設好扶手,就能減少行進移動時的不便。
其實在日常生活時,扶手就可以用得到。例如,在門口穿脫鞋子時、走在走道上,多多少少都會想要扶著,只是平常沒有扶手、而改扶牆。不信的話,可以看看門邊的牆壁,是否有塊黑黑的顏色?那便是我們平常無意間,就做出了依靠、攙扶的動作。

(圖片來源:photo AC )
扶著牆壁還算安全,我有看過因動線不佳及雜物過多的關係,老人家要進出陽台澆花時,已經扶不到牆了,只好扶著緊鄰的桌緣;而桌面在長期的施力下,已經出現動搖跟不穩的狀況。哪天若老人家重心不穩、身體整個倒在桌子上,很可能造成桌面掀起、而發生不必要的意外。
▍ 創造無高低差、或者高低差明顯的空間

▲ 落地窗的窗溝藏進地板,避免容易造成絆倒的高低差。
(圖片來源:紀氏有限公司/中國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 一般洗手間常見的突起門檻也已藏地式的排水孔代替。
(圖片來源:紀氏有限公司/中國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熟齡住家跟無障礙住家的規劃上,最大的重疊交集,就是要創造無高低差(或者微高低差)的空間。
例如,廁所的門檻應改為斜坡、或者一樣水平的截水溝。但對於老年人而言,有高低差其實是可被接受的,只要高差不要太小、不會產生跌倒的疑慮即可。
例如,日式的和室房間,它離地約45公分,這就是明顯的高差。屋主不會因45公分而絆倒,而且這高度反而很適合屋主愜意的盤坐或側坐,甚至也能躺下來小憩。
反而是高差3~15公分,若沒有明顯標示,是最容易絆倒他人的高度。故應該盡量避免「要高不高、要低不低」的設計,徒增危險。
▍ 門口、階梯、暗處、設置轉折照明

(圖片來源:無多/工作室&自宅翻修)
剛才我們提到盡量以「輔助」、「扶持」代替「照護」,上述的扶手跟本段提到的照明,就是輔助、扶持的實例之一。
安裝照明,又分為手動開關型及自動偵測型,當光線不足又要經過上述四種特定地點,常會因為門檻、轉角階差,而讓跌倒的機率大幅提昇;此時搭配適度的照明,可降低風險。
有些老人家很省,要他手動自己開燈,簡直比登天還難。
此時,自動偵測型照明就可以派上用場。像是夜間睡到一半想起來上廁所、有客人來訪突然要下樓梯開門等。

▲地板照明可以輔助長輩行走時確認前進的路線。
(圖片來源:紀氏有限公司/中國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當老人家不願主動開燈,或者因一時情急而忘記開燈時,自動偵測型照明就很方便。下床時,觸發房間小燈打開;走出房門,觸發走道小燈亮起;走到樓梯間,樓梯燈、階梯燈都會自動亮起。
夜間視力不良、或剛起床精神還沒有很清醒的狀況下,自動照明就更顯重要!
▍ 讓衛浴廁所靠近臥室
當人年紀漸長,睡到一半、起床如廁的頻率就會提高。
臺灣傳統透天住家,廁所常常位於樓梯下方、或者該樓層的最末端,老人家要上廁所,要千里迢迢的從最前端的臥室、走到最後端的廁所,這樣的不便,也讓家屬後來乾脆就在房間放置便盆椅,但便盆椅保持不當,會很容易散發異味。
若不希望日後要面對這樣的難題,可以趁翻修時,就將衛浴設計在臥室旁,走五、六步就可達到的距離,等於事先為年老的自己解圍。
補充一點,衛浴不同於一般房間,它有許多管線水電要重新配置,若從長遠考量,我還是會建議做「明管」,將來好維修也好維護。
【重點筆記】自宅屋改建的「四大必要」:

1. 安裝美觀、具功能性的扶手
2. 創造無高低差、或者高低差明顯
3. 門口、階梯、暗處、轉折安裝照明
4. 讓衛浴廁所靠近臥室
上一篇在這裡►►►
老屋改建:家中的行走動線,要怎麼規劃才安全?(上)不要忽視「斷捨離」
繼續閱讀:
1. 高齡化社會需要「通用設計」,七原則讓你活得老、住得好!
2. 【通用設計】了解別人的需要,你的幫助才有用
專欄作家|林黛羚

點此了解林黛羚>>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