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原來,年輕人會喜歡跟老人家住!看國外的「青銀共居」新模式
「青銀同居」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國內尚在實驗起步階段,藉由國外經驗,看看是否能夠能帶給國內有何新的發展方向,給老少一個合宜有溫度的生活空間。
湯蕙華
2018/12/09

樂活養生
住圖書館也行!翻轉「養老」形象 荷蘭高齡住宅有夠潮
走進荷蘭的高齡住宅,可以看到這裡的爺爺奶奶都很獨立,喜歡自己泡咖啡、煮飯,三五好友圍在一起用餐,臉上洋溢的笑容宣告「我們很幸福!」不過,荷蘭這個「老有所終」的歡樂景象也是經過一番努力和衝撞才得來的。
幸福熟齡
2018/10/30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想要抱團共老?如果你有這些習慣,可能會被「謝謝再聯絡」
如果未來對於「抱團共老」有所期待,就有必要更深入了解,哪些習慣容易產生嫌隙?哪些習慣,可能會被共老團列為「拒絕往來戶」?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10/26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江南小村的「抱團共老」,合雇廚子、園丁、清潔工,未來養老新選擇(下篇)
不管朱家的「抱團共老」能否長期走下去?老人們能否在這個江南小村留下美好的印象?我認為,他們是在為社會上的眾多老人、準老人,進行一種新嘗試,嘗試的過程與結果,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9/26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江南小村的「抱團共老」,合雇廚子、園丁、清潔工,未來養老新選擇(上篇)
朱榮林夫妻倆認為自宅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於是2017年5月間,透過媒體釋出「抱團共老」的訊息。他們開出的條件乍看很簡單,除了要求是夫妻檔,主要條件還有:身體好、性格好、會打麻將的優先。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9/26

樂活養生
當我們老了只能獨居時,臺灣人,你準備好了嗎?
獨居的人口已經超過六成,而美國、芬蘭、日本緊隨在後,這些獨居人口包括越來越多比例的老人家,乍聽之下是孤單的全面來襲,但也可以是自我實現和情感獨立的實現。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7/02

長期照護
【林黛羚專欄】失智症的家,和你想的不一樣:避免地板花俏,記得規劃停車位-改造熟齡宅系列四
若家有失智長者,且有計畫在未來五年內幫家裡做翻修規劃,在改建上室內需注意的部分,包含家中的色系樣式、空間的多元化等,而且要兼顧患者的心理健康,建立「療育空間」當患者感到沮喪時,除了語言上的鼓勵,療育空間更可以發揮安撫情緒的作用。
林黛羚
2018/01/12

長期照護
【林黛羚專欄】老屋改建: 家中的行走動線,要怎麼規劃才安全?(下)保有老人家的自尊心,也能保命防跌
老人家年輕過,從通行無阻到舉步維艱,內心多少會有一些衝擊。
因此在顧及安全的同時,也要讓老人家對自己保有一份期許(或者說自尊心),在設計空間時,不用時時都以「照護」的角度來規劃,而是要提供更多「輔助」、「扶持」的設計!
林黛羚
2017/09/07

長期照護
【林黛羚專欄】老屋改建:家中的行走動線,要怎麼規劃才安全?(上)不要忽視「斷捨離」
在翻修設計房子的時候,盡管走道、動線已經留得夠寬、已經達到無障礙走道的標準,但仍無法保證100%的安全,因為使用習慣才是扮演最關鍵的角色。
若屋主家有堆積雜物的習慣,最容易堆放物品的地方,通常是門口、走道、行進動線了,因為很順手就會隨手一擺。
林黛羚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