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國鳳專欄】專訪北市立聯醫總院長黃勝堅-藍鵲計畫是從生到死的照顧,把醫療整合照護送到老人的家(下)
20749 人瀏覽 -
-
2017/11/01
作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
上篇也請記得收看喔,上篇在此 ►請點我。
「在師長的見證下,我誓以至誠,進入醫界,奉獻所學…病人的健康,是我首要的顧念…...」,每當醫學生正式成為實習醫生時,都要穿上白袍、舉起右手,鄭重的向師長宣誓,這個儀式、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
我曾在韓劇《太陽的後裔》,看過飾演醫生的藝人宋慧喬,代表醫學院同學舉手宣誓,雖然只是演戲,仍然讓我深深感動。
醫生,是一個受到高度尊敬的行業,也是極少數需要宣誓的行業,並且在誓詞中清楚指出,「病人的健康,是我首要的顧念」。誓詞中並未僅限「醫院中的病人」,應該也包括「在家中的病人」。
▍ 醫生走出舒適圈,並且比門診收入少一半
儘管有誓詞的無形約束,要醫護團隊、特別是醫生,走出白色巨塔、走進病人家中,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原本是在冷氣房裡,坐著高背皮椅,病人一個挨一個的進來,在短短的一、二分鐘內,戰戰兢兢的向醫生報告自己的病情。
但是接下「居家醫療」的任務,要走出舒適圈,換成是自己喘吁吁的,爬著一級級的公寓樓梯,在蹇蹙的空間裡,滿頭大汗的為病患看診。還要克服同樣時間內,收入卻比門診少一半的現實,醫生們當然會天人交戰。
那麼最早投入、也最熟稔「居家護理」的護理師們,是否會比醫生較能投入「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表示,有不少人當初也是抱著照章行事的心態。
因為他曾召集有參與過「重度居家醫療」的護理師們,提了三個問題:
第一題是「知道自己負責的病人,最後是甚麼原因過世的請舉手?」
第二題是「病人臨終前,曾接到家屬來電、而前去訪視的請舉手?」
第三題是「病人過世後,家屬有來電致意過的請舉手?」
這三個提問的結果是,「沒有一個人舉手」。黃勝堅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護理師負責的個案太多,另一個原因是在服務過程中,病人或家屬沒有感受到明顯的溫暖與關懷。
(圖片來源:pixta)
▍ 醫護人員曾有的不屑與反彈
因此黃勝堅剛開始推動「藍鵲計畫」時,也曾面臨醫護人員的不屑、反彈、與消極抵抗。我問總院長,「你是如何讓他們真心誠意認同『藍鵲計畫』的精神?願意走出『白色巨塔』?」
黃勝堅回答,「不是我讓他們走出去的,是病人讓他們走出去的」。
譬如有一位叫阿國的小兒麻痺病患,門診時總是來敲診間的門,希望醫生能允許讓他插隊,因為外面排著一大堆的病患,醫生當然不可能通融。
阿國並不是想耍特權,原來阿國住在公寓頂樓,以前小時候都是母親揹著上醫院,但是阿國已經一頭白髮,母親也已經高齡九十幾,雙腳萎縮的阿國,後來都是一位好心的計程車司機,揹著阿國上下公寓去醫院門診。
阿國有多重慢性病,每個月要跑好幾趟醫院,阿國不好意思讓司機等太久,才無奈的去敲醫生的門。但是醫生怎麼會知道這些診間外的現實,直到他接下「居家醫療」的任務,親自爬上公寓頂樓,才體會到阿國的艱難,醫生跟阿國道歉。
在影片裡,阿國與老母親睡覺時是擠在一個小房間裡,母親睡床上,阿國打地舖,因此醫生必須蹲著、跪著,才能幫躺在睡墊上的阿國觸診與換藥。
但是我看到醫生臉上甘之如飴的表情,醫生對著鏡頭表示,「因為人家是這樣努力的在活啊」。
請在此觀看完整影片-《我那總要插隊的病患》►
▍ 看到醫者父母心的醫病關係
還有一位醫生,是最早加入「藍鵲計畫」的一批,原來醫生的母親中風後偏癱,一腳已經報廢,偏偏另一腳又摔倒骨折,最後完全要倚靠輪椅。
很快的,母親腎功能也出問題,每個禮拜必須到診所洗腎,叫不到復康巴士時,醫生兒子只能自己推著輪椅,送母親到步程約十分鐘的診所。但是當寒流過境,淒風苦雨中,即使兒子將母親裹得嚴嚴實實的,雨傘下的母親仍然凍到發抖。
這位醫生因為親身體會過不便就醫的痛苦,因此最早加入「藍鵲計畫」的行列。他有一位中風病人,經過他帶著團隊到府細心的照顧,原本歪一邊的嘴巴正常了,原本舉不起來的手,也能稍稍抬起來。
有趣的是,醫生臨去前,低頭跟坐著的病人用台語說,你如果再抽菸,「挖ㄍㄚˇ你的頭殼Ken落去」,還作勢要”巴”下去,醫生不放心地又追問了一句,「有聽齁?」結果這位阿伯,真的像個小學生一樣的,乖乖應「厚」。
這種醫病關係,讓我看到甚麼叫做「醫者父母心」,醫生對待病患,就像父母對待孩子,又焦急、又關心;病患也因為感受到醫生的真心關懷,低頭服氣的接受醫生的諄諄告誡。
(圖片來源:pixta)
▍ 醫病之間,彼此留下生命的足跡與印記
還有一段影片,也有「洋蔥」。一位家醫科主任,帶著團隊來到一位罹癌的阿嬤家,阿嬤一看到他來就露出笑容。這位主任其實已經滿頭白髮,與也是滿頭白髮的阿嬤頂額摩娑,流露出醫病間的真誠互動。
阿嬤過世後,團隊還繼續提供「悲傷照護」,在阿嬤的遺照前,醫護團隊與家屬一起唱著阿嬤在世時常唱的一首日本歌時,阿嬤的兒子流下淚水。我覺得在這一刻,兒子釋放了悲傷,醫護團隊也真的感受到黃勝堅所謂的「從生到死、圓滿照護」的真義。
在「藍鵲計畫」中,已經出動過的醫護團隊人員,除了各科醫師外,還有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檢驗師、營養師、藥劑師等等。
就以藥劑師為例,過去藥師不是負責在櫃檯後面配藥、就是隔著櫃檯玻璃與病人或家屬接觸。對他/她們而言,病人只是藥袋上一個個陌生的名字,只要快速的核對名字無誤,交出藥袋就好。
但是透過「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藥師們也走進病人家裡,一位藥師表示,「從家屬與長者的回應,讓我覺得,我是真的能幫助到他們」。
醫院每天要服務大量的病患,就像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病患每天流來流去,醫病之間、只能相互匆匆。但是「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才真的能讓醫病之間,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足跡與印記,黃勝堅表示。
這段話又讓我想起,兒時與父親走過一條街道,有一位老婦人坐在一間店的門口,老婦人只要看到父親,就會很吃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向父親深深鞠躬,父親也忙不迭地回禮。
我聽母親講,這位老婦人是這間店的老老闆娘,好幾次半夜不適,都希望父親親自出診。老婦人只會講日語,父親只會講國語,但是醫生與病人之間,似乎有著很深的無形鏈結。我想,這就是黃勝堅所說的,「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足跡與印記」。
「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雖然是政府在高齡化的嚴峻挑戰下,必須提出的對策之一。但是能夠讓一個冷硬的政策有溫度,有「洋蔥」,卻要靠一個個醫護團隊,能夠不時的在心中響起,那個當年的聲音,「在師長的見證下,我誓以至誠,進入醫界,奉獻所學…...」。
(圖片來源:photo AC)
*封面圖為安寧照顧基金會提供。
繼續閱讀:
1. 「寧願被抱怨,也要將服務送到長照家庭裡」居家護理師劉慧雅
2. 多重慢性病患的好消息!健保推行「整合門診照護計畫」
專欄作家|朱國鳳
點此了解朱國鳳>>
•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指出「從照服員到CEO的晉升之路」,照服員不只幫老人家換尿布
• 減輕照護負擔的關鍵:「無縫接軌式」的出院準備服務,讓「長照」變「短照」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黃勝堅表示,醫院每天要服務大量的病患,就像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病患每天流來流去,醫病之間、只能相互匆匆。但是「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才真的能讓醫病之間,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足跡與印記。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理財記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朱國鳳專欄: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8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