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語專欄】「我擔心沒有工作收入停止,自己還能照護多久?」明知照顧離職是最下策……卻只能無奈一肩扛

【王竹語專欄】「我擔心沒有工作收入停止,自己還能照護多久?」明知照顧離職是最下策……卻只能無奈一肩扛

無論臺灣或是全球,照顧的責任有很大比例是落在女性身上,這是不公平的強迫分工。若說男性要負擔經濟,所以女性負責照顧。這又是另一種偏頗,女性難道不能負擔經濟?照顧過程中有些揹負長者之類的工作,男性豈不是更適合?有多少照顧者的心情和我的朋友是一樣的呢?「照顧離職」是逼不得已的下下策!

王竹語

2017/11/13

瀏覽數 20,202




文/王竹語

朋友離職了,離開穩定發展中的公司,從小主管的位子下退下來,原因是她要照顧中風的爸爸。

「你是了解我的,在所有的方法都試過,所有的努力都用盡,所以資源都詢問過了,我才做出這個逼不得已的決定......」她說。



▍   男性更適合擔任長照中負重的角色,為何總強迫女性一肩扛?

我想,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某些階段需要別人照顧;不管男人女人,年輕或年老。互相照顧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但無論臺灣或是全球,照顧的責任有很大比例是落在女性身上,這是不公平的強迫分工。

若說男性要負擔經濟,所以女性負責照顧。這又是另一種偏頗,女性難道不能負擔經濟?在工作表現上女性會比男性差嗎?男性為何不能照顧?照顧過程中有些揹負長者之類的工作,男性豈不是更適合?

她又說:「這半年下來,我自己可運用時間大幅減少,經常睡眠不足。後來我查資料,才知道負責照護的配偶或家庭成員,患
憂鬱症或焦慮症比例較一般家庭高很多。照護者的免疫功能較一般家庭要來得下降,更容易生病。

即便照護者沒有身心疾病方面的病史,在長期面臨照護壓力責任和挑戰後,也容易罹患身心疾病。」

也有研究顯示;有些照護者在配偶去世後,憂鬱和孤單心理會持續一段很長時間。照護者對生活滿意度下降,甚至過早死亡。



▍  長照政策看似豐富,實際卻看得到用不到

「你信不信,還是有很多民眾不知長照?」她一語道破大部分民眾面對長照的實際狀況。

「再來,就算知道長照服務,但到底要怎麼『用』呢?就算知道長照服務,我要怎麼申請相關服務?有時候不符合資格,可以協助到的真的很有限......」

「長照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麼單純,你知道嗎?就算知道長照了,也知道怎麼申請了,可是其他的家人、親戚,仍然給了很多惡批評或指責。像是:你明明有能力,為何不自己照顧?還要交給外人?之類的各種質疑之聲。」


「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想讓別人知道,家裡的長輩失能了。」

停了一會,她又說:「我擔心沒有工作之後,收入停止,積蓄是否足以支應未來照護開銷?自己還能照護多久?我也擔心自己的照護品質是否夠好?萬一,萬一......自己先倒怎麼辦?我家沒人可以接手。」
 
照顧離職
(圖片來源:pixta)

「我更擔心,中風的爸爸狀況是否會好轉?是否因自己照護得夠好,而沒有惡化?雖然我已經知道那麼多的照護資訊了,但有時還是會很焦慮,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了。」

聽完她說完內心那麼多感受,我勸她:「一般來說,有三種情況,照護者較不容易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


「第一,病人沒有明顯惡化,甚至有好轉跡象;第二,獲得社會支持,如喘息服務支援;第三,經濟能力足以應付醫療與照護開銷。」

「妳現在要讓自己一直保持在正面積極的一面!例如『無論我做什麼,都無法改變他已經生病這個事實。』會比『我該如何讓他記得一定別忘了吃藥』來得更積極。」



▍  善用網路資訊,掌握病況與適時求助,讓照顧事半功倍

朋友再問我:「老人身心的健康問題比年輕人或小孩更複雜、時間拉得更長,要結合的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這些都需要政府的協助,但政府的腳步跟得上病人與家屬的需求嗎?」

關於這點,我建議朋友可以先上網了解中風病人
出院後的照護,廣蒐這方面的資訊和照護方法,以最正確的方式照護因病失能的爸爸。其次,鼓勵爸爸做任何他能做、愛做的運動,陪他一起做,妳也能順便運動。最後,鼓勵爸爸儘量從事當下體能狀況、精神狀態能做的事,繪畫、園藝、音樂、舞蹈,只要他有興趣,也還能做、願意做的活動,都鼓勵他做。

除了將心思放在被照顧者身上,照顧者本身也需要跟著調整作息與生活習慣。以國外的例子而言,還提供實質的經濟支持:減稅,甚至免稅;亦會發放津貼,甚至把照護者當全職工作者,支付薪資:或是立法減少照顧者工作時數、能在家工作、彈性上班等等......。

就顯性效益或隱性效益來說,可以幫助到照顧者的是:一、緩和照護者的憂鬱症狀;二、改善照護者的免疫功能;三、減少失能症的醫療費用;四、延緩失能者入住安養機構的時間點等。

 
 照顧支持
(圖片來源:pixabay)

而根據內政部2015年底的統計,65歲以上老人計有293萬8千多人,失能人口亦高達76萬人,占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25.87%),顯見臺灣對照顧者的支持實在不能再拖延了。

朋友的個性倔強,有不服輸、不輕易被打倒的個性特質。但就是這種ㄍㄧㄥ過頭的個性,反而更容易陷入憂鬱、不安與疲倦。有多少照顧者的心情和我的朋友是一樣的呢?「照顧離職」是逼不得已的下下策,期待臺灣的政策與職場環境能夠更友善對待照顧者。避免「照顧悲歌」在臺灣不停上演......


▶ ▶難道只有離職照顧一途嗎?其實照顧與兼顧工作不衝突

【朱國鳳專欄】離職照顧是下下策,一定要先保住自己飯碗的6個理由

●  不要因為照顧親人而輕易離職-父母總會離開, 但孩子的人生還要繼續

●  每年13.3萬人因照顧離職 家總:照顧不該離職,應保住工作避免成為下流老人


如何兼顧工作與照顧責任,相信是很多照顧者內心的煎熬。其實家總提供不少資源,讓照顧者可以維持經濟來源與長照工作喔!


▶ ▶照顧者請來看家總所提供的服務:
 
●  不要說出這些話:「每個月給你錢,還照顧成這樣...」家庭照顧者的十大困擾句
 
● 
不需太堅強!照顧者喘息專線-我們願意聽你說話
 
● 
照顧有分五階段,全面提升「長照戰備力」
 
● 
照顧者來喝杯「喘息咖啡」吧!臺灣有不只六家照顧咖啡館分享給你
 
● 
照顧者重回職場的第一站,有人性關懷、工作成就的「照顧咖啡館」

●  照顧家人不用離職!家總推出「長照123」,教你善用長照2.0



☛ 認識「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http://www.familycare.org.tw/


推薦閱讀:
 
1. 照顧離職後,為什麼我會越來越無助?面對照顧,全家都得參戰

2. 照顧病弱家人 2成4上班族曾暫離職場



專欄作家|王竹語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61
點此了解王竹語>>
 

 


王竹語

王竹語

專欄作家

臺灣作家,臺中豐原人,筆名取法學自畢卡索。已出版著作: 1.《醫生》(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展示作品) 2. 《我的整形世界》(天下文化,2006) 3. 《高科技健檢救你一命》(城邦集團原水文化,2006) 4.&5.《微笑看人生》、《無常看人生》(時報文化,2005) 6. 《尋找一首詩》(除了在臺灣出繁體版,簡體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 7.《中國經典寓言的智慧》(晨星集團,2006) 8.《工作必勝!!戰國策》(晨星集團,2007)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