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老了,陪父母一起上醫院、替父母與醫師溝通的六個重點-《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當父母老了,陪父母一起上醫院、替父母與醫師溝通的六個重點-《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如果父母固定去某家醫院看病,可以陪他們一起接受問診,這麼做也能讓醫生知道,病人的子女很關心父母的健康與身體狀況。我們總覺得「醫生是了不起的人」、「醫生說的話不會錯」,但醫病關係應該是對等的,如果有問題就要問到懂,不要自己亂猜。讓醫生覺得你是關心自己身體的積極患者很重要。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

瀏覽數 32,585




作者/清水晶子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失落,因為會這樣認為:「自己與父母意見不合,他們都當我爸媽多少年了,為什麼連這種事情都不懂呢?」我很了解這樣的心情。

 

父母與孩子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價值觀不同或者意見不合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親子關係必須在溝通中建立,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沒什麼兩樣。若只認為血脈相連所以就能互相了解,或是就應該懂得彼此,這些都只是我們自己的想像。

 

當你與父母處不好的時候,請你回想一下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是否太過強硬?有沒有強迫他們接受自己的說法?

 

接下來也為大家介紹幾個拉近親子距離的具體重點。


 

▍  陪父母一起上醫院

 

從這件事著手,就能減輕下列負擔

 

正確掌握父母的病情:

 

我們總覺得「醫生是了不起的人」、「醫生說的話不會錯」,但醫病關係應該是對等的,如果有問題就要問到懂,不要自己亂猜。讓醫生覺得你是關心自己身體的積極患者很重要。

醫病關係最重要的是彼此認可、互相信賴,建立信任感。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醫生,而是要理解、接受醫生的治療方針,展現出與醫生一起對抗疾病的態度。

 

如果父母固定去某家醫院看病,可以陪他們一起接受問診,這麼做也能讓醫生知道,病人的子女很關心父母的健康與身體狀況。而且如果父母的認知機能退化,有時候他們會需要子女幫助理解醫生所說的內容。

 

陪父母問診時,只是呆呆杵在一旁沒有意義,請針對症狀提出下列問題:

 

‧ 病情與日常生活及生活習慣的相關性

‧ 疾病的特性、是否感染

‧ 病程與現狀、今後的治療與生活方式

‧ 服用處方藥之後可以改善到什麼程度

‧ 藥物的副作用

‧ 是否可以錄音(接受攸關性命的治療與手術時)

 

如果醫生對這些問題含糊其辭,無法給予明確的答案,或許就該考慮換家醫院。

 

有些父母不想讓子女知道自己的病情,但是請你不要在這個時候放棄,因為當父母面臨攸關性命的決斷時,被迫做出兩難抉擇的將是身為子女的你。所以你可以告訴父母,事先掌握他們的病情與症狀對自己來說有多重要。

 

 



繼續閱讀:

1. 出院準備03/必收藏!「住院自救備忘錄」,一步步照著做,就不怕慌亂

2. 會願意陪伴我,照顧我嗎?」進入病中世界,像是掉進泥淖...心靈老師建議兩種方法,與病人耐心溝通



更多《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用關懷參與父母離開前的六十四件事》的文章:
 

 

《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用關懷參與父母離開前的六十四件事》作者/清水晶子
本文經木馬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愛長照編輯團隊

愛長照編輯團隊

照護小秘書

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照所需要的一切,愛長照編輯會努力整理資訊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