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推社區護士,既像醫師又像朋友陪伴長者
15238 人瀏覽 -
-
-
2018/04/16
作者 卡羅 -
-
-
-
-
-
文/柯筱君
編輯整理/卡羅日本為亞洲第一個實施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國家,實施時間僅次於德國、荷蘭。同時也是世界有名的高齡國家。然而除了人口結構老化,日本同樣也面臨偏鄉照顧資源不足的問題。因此除了行之有年的在宅醫療外,更於2016開始推行社區護士計畫。
先了解,什麼是在宅醫療?>>
在宅醫療是讓每個人「活出自己」的醫療─日本在宅醫療的發展過程
關注長照議題的朋友們,對日本「在宅醫療」應該不陌生。簡單來說,在宅醫療,是以患者的「家」為中心,並結合醫師、護理師、照服員等人的專業,提供到府醫療的服務。日本在宅醫療的發展,可以說為社區照顧奠定了基石。為了進一步強化社區照顧,日本2016年推出的社區護士計畫的重點,除了長者的身體健康的外,還有加強長輩與外界的「人際連結」也就是心靈健康。特別是偏鄉地區,因為交通不便、資源少,更需要仰賴社區護士的介入。
這些社區護士的工作地點,顧名思義就是整個「社區」。因此,他們不等案家通知才到府服務,而是主動、定期到案家探訪,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起居。長輩身體一旦有任何狀況,就能即時掌握,預防失能,更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而且,除了照料他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像朋友一樣聊天,為他們帶來很多歡樂和關心。
社區護士站也定期為長者們規劃合適的活動。目的就是要加強長輩與社區間的聯繫,讓他們能在有疾病狀況時,相互通知和照顧,並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創造在地老化。
也因為社區護士身兼長者的健康與生活照顧,需要有相當的工作經驗,執業的平均年齡大約在47歲左右。不過計劃推行之初,就有不少二、三十幾歲年輕的護理師加入培訓。不少人表示:「一直很很關注偏遠地區的醫療問題。」、「這是全民都要去思考的。」
如何打造友善高齡的社會?在日本不只是口號,而是越來越多人放在心上去思索並改善的議題,也讓人預見日本社區護士計畫,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當然有年輕人的加入,也能為長輩注入滿滿的青春活力!(圖片來源:community-nurse)
不過,社區護士計畫仍有其的挑戰性。比如:已經失能的長者,還是需要醫師及照服員共同介入,此時在宅醫療與社區護士計畫,兩者間是否有足夠的配套?加上偏鄉地廣人稀,社區護士工作包羅萬象,實際能否有足夠人手投入等,都還有待觀察。也值得臺灣在偏鄉長照的政策上做借鏡。
參考資料
community-nurse
Japan for Sustainability
繼續閱讀:1. 最終,想在家裡離開...回歸「以支援照顧為中心」的制度設計
―
為了進一步強化社區照護,日本2016年推出的社區護士計畫的重點,除了長者的身體健康的外,還有加強長輩與外界的「人際連結」也就是心靈健康。這些社區護士的工作地點,顧名思義就是整個「社區」。因此,他們不等案家通知才到府服務,而是主動、定期到案家探訪,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起居。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 編輯 卡羅
- 「希望自己老了也能被好好照顧」忘記在哪裡看到這段文字
觸動自己想要幫助人跟被幫助的開關。
生命的起落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希望自己走過這些路途時,用文字分享心頭點滴,透過一篇篇的知識也好,心靈分享也好,學習對生命的逝去不再有恐懼跟遺憾。
謝謝每一位閱讀文章的你,如果能在這些字裡行間,得到一點力量,就是我最大的成就跟快樂:)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78
-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