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權威為何先幫病人治牙?為全身抗菌第一關是它!

失智症權威為何先幫病人治牙?為全身抗菌第一關是它!

咀嚼本身透過牙齒咬合與嚼碎食物,再再都會產生感覺,透過三叉神經傳遞到腦部,等於不斷刺激腦部腦神經,如此一來有助於預防失智或延緩失智病情。

早安健康

2019/09/16

瀏覽數 11,426



文/早安健康編輯部
 

除了幫助消化,俗稱口水的唾液,在保持口腔健康這件事上,也扮演著意想不到的功用。
 


▍唾液五大保健功效
 
唾液到底包含哪些功用呢?
 
1. 抗菌:
日本牙醫師長野志津男表示,口腔中可以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其實有好幾個,他們分泌的唾液也分成兩大類,其中「黏液性唾液」中含有黏蛋白,可以纏住外來細菌,避免他們侵入人體。其他成分像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等則有殺菌作用。
 
2. 清潔口腔:
時不時分泌的唾液,可以持續藉著我們不自覺吞嚥唾液的過程中,將口腔細菌沖到胃部,再由胃酸將細菌消滅。
 
3. 保護口腔黏膜:
黏蛋白具有保濕效果,也避免口腔黏膜因食物等刺激受傷。
 
4. 幫助牙齒鈣化:
剛吃完飯口中因食物關係較偏酸性,容易軟化並腐蝕琺瑯質;唾液含有鈣、磷等礦物質,有助牙齒鈣化。
 
5. 維持口腔酸鹼度:
與前一點相同,唾液含有碳酸鹽、磷酸鹽成分,30 至 40 分鐘後即可讓食物造成的酸性環境回復到中性狀態。
 

 

▍咀嚼好處多多
 
唾液的好還真多,那麼要如何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多
咀嚼,因為在咀嚼過程中,唾液的分泌量就會自然增加。日本糖尿病專科醫師西田亙說,現代飲食的精緻化傾向,也降低了「咀嚼」的次數,連帶減少唾液分泌,結果不僅口腔健康程度變差,代謝症候群也變多。
 
而咀嚼本身透過牙齒咬合與嚼碎食物,再再都會產生感覺,透過三叉神經傳遞到腦部,等於不斷刺激腦部腦神經,如此一來有助於預防失智或延緩
失智病情。
 


▍享受美食也要靠咀嚼
 
長野志津男表示,我們都知道舌頭上的味蕾是偵測出食物酸甜苦辣鹹各種味道的地方,不過,如果沒有足夠的咀嚼過程,讓食物在口中初步嚼碎並與唾液充分混合,食物的味道就不容易先溶入唾液中,就會減少味蕾偵測到的機會。
 
另一方面,咀嚼配合牙齒周圍的「牙周韌帶」,給予我們對食物的各種不同「感覺」。這些感覺包括冷熱、軟硬、口感,例如米飯一粒一粒的感覺、牛排有韌性的感覺、生吃西洋芹清脆的感覺等等,這些資訊都是透過咀嚼、牙周韌帶,再經由三叉神經傳送到腦部,結合味道構成我們對食物完整的體驗。
 
若是因為缺牙而減少咀嚼的機會,原來會失去那麼多讓自己健康,還有享受美食的機會!
 


▍增加咀嚼次數的食物
 
雖然知道咀嚼的好處,但是有時候沒有適當的食物,硬要多咬幾下似乎也有些勉強。以下列出一些專家推薦的食物,能讓你不知不覺就多咀嚼好幾十次哦!
 

 
零食也可以做到
某些零食也可以讓你的咀嚼次數不知不覺增加,這樣正餐以外的時間,也可以幫助唾液分泌防失智!不過要注意不要多吃!

 

 
原文經早安健康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此為《早安健康》9月號《從齒變健康》部分內容,完整內容請洽《早安健康》9月號
 

繼續閱讀:

 
1. 舌頭影響咀嚼力!吃飯快、常嗆到…5特徵檢查咀嚼力
 
2.
百歲阿嬤血管大腦年輕健康、腸齡只有20歲!關鍵就這一件事!
早安健康

早安健康

健康資訊網站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我們相信,尊敬大自然、呼應身體的訊息,才能找到正確的療禦方式。 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 《早安健康》的英文 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