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有錢也找不到長照機構的床?

    25177 人瀏覽
    「我以為只要有錢,就能喬到長照機構裡的一間單人房。」這恐怕是很多人盤算的未來照顧方式,但事實是,再有錢,都買不到一張床。當家中沒人能顧、機構中又沒有合適的床,年邁長輩的生活,究竟如何是好?

    文/黃惠如
     

    衛福部曾普查全台安養護機構床位,全台床數共十萬多張床,護理之家與其他長期住宿機構佔床率從六成多到九成多不等。報告中指出:「床位數尚未完全利用」。
     
    但如果家人
    失能,需要一張床,打電話很快就發現,只要評鑑甲等以上的機構,大都滿床,而且排隊至上百號,甚至千號,實際狀況和冰冷數字有差距。
     
    若往下細究,滿床的多是較受民眾信賴的醫院附屬護理之家,以及「單人房、雙人房永遠都不夠,」長庚護理之家主任戴興業說。
     
    管國霖為了父親,走遍住家附近所有的護理之家。其中,仁愛醫院附屬的護理之家工作人員說沒有床,拿出等床名單,一翻好幾頁,排隊超過兩百號。登記後至今三年多,他沒有收到通知。
     

    延伸閱讀:被迫終止的光輝職涯 前外銀董事長管國霖:父親這擔子,我沒地方卸下
     
    「政府說有空床,問題不在總數,而是配置出了問題,」管國霖以自身經驗說。
     
    一直以來,台灣人生重病,在醫院急診室苦候,陷入一床難求的集體焦慮,早已延伸到長照。最需要專業照顧的複雜病人,卻最無處可去,只能靠家人照顧,這就是離職照顧的主要原因。
     
    台灣至今無法產生優質長照的扭曲面貌,要從法規說起。
     
    法規
    (圖片來源:pexels)
     

    ▍為何長照機構的床不夠?
     
    「老人福利法」從1980年制訂以來,明文規定老人福利機構,必須為非營利性質的財團法人才能設立,也就是只有慈善、公益團體才能設立,不能賺錢。
     
    1997年修法後,放寬私人可以經營五十床以下的小型機構。不過,經營者資格、空間規劃、面積、單位空間比、人力比、監督評鑑,甚至每一床的價位天花板都被「護理人員法」、「老人福利機構設置標準」、「老人福利機構相關罰則」、「老人福利法」等重重限制。
     
    因此,只有少數依靠公益捐款的宗教團體,才能以品質著稱,而且一床難求。就連以照顧健康老人為主的長庚養生文化村,都得依靠王永慶生前捐贈34公頃土地及基金,每年賠4000萬才能經營下去。
     
    就算私人企業想進入長照市場,都必須面對政府設下的多重標準。
     
    「企業也會算,如果綁手綁腳,我幹嘛進來?」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說。
     
    一位業者私下透露,儘管單人房、雙人房的優質長照機構供不應求,業者若想增設床位,也會被地方主管機關在專家審查會議上,視為「照顧有錢人」而阻撓。
     


    ▍失控的政府評鑑制度
     
    除了在前端管制私人企業進場,設立之後,安養護機構經營還要面對政府失控的評鑑制度。
     
    愛老郎長期照顧中心負責人張邁轟翻開厚厚一本評鑑指標,裡面貼滿各色便利貼,「500多條(法規)管49床老人,」張邁轟妻子、也是負責人的宋淑娟忍不住抱怨。
     
    評鑑
    (圖片來源:pexels)
     
    而且,他們也指出,各縣市機構評鑑往往每屆發包給不同的大學,不同的老師標準不一,導致改善前一年評鑑老師的建議項目後,今年又說不合格,讓業者莫衷一是、難以遵循。
     
    但「政府有本事『管前』,卻沒有本事『管後』,」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陳正芬批評。政府管制了好的守法機構,卻對壞的束手無策。品質欠佳的安養護機構,缺乏退場機制。
     
    前立法委員黃淑英曾發現,全國2007年至2010年連續兩次以上被評為丙、丁等級的機構,共有29家,僅七家初次評鑑丙等時,遭主管機關罰款;對於情況已達應暫時停業或勒令永久停業的機構,主管機關毫無具體行動,因為居住的老人無處可轉。
     
    看似評鑑嚴格管控,養護、護理機構不人道的照顧品質卻時有所聞。
     
    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陳雅美曾帶學生參訪號稱六星級的護理機構,參訪後交流,學生舉手發問業者與工作人員:「你們老了以後願意住進來嗎?」結果陷入一大段沉默。「這段沉默說明了很多事,」陳雅美進一步解釋,長照產業要成功不難,就是你老了願意住的地方。
     
    政府前端嚴格管控,沒有為台灣人民換來好的照顧品質。看似管制失靈,政府為什麼還是要管那麼多?
     
    「照顧老人不是商品,」立法委員吳玉琴與前立委陳節如開記者會抨擊政府,「老人照顧不該自由化,要有一定的市場管理機制,確保消費者不會付不起,或任由機構沒有依據地制定收費價格,」吳玉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照顧
    (圖片來源:istock)
     
    如此一來,「台灣還是被綁在政策式福利,政策規定誰能用才能用,如中低收入戶、榮民伯伯……才能用,和50、60年前一樣,」蔡芳文不禁搖頭。
     
    重重管制來自政府的出發點是防弊。在1997年開放小型機構合法前,大街小巷的養老院全都是非法,多數品質堪慮。
     
    但過度防弊的結果就是作弊。業界透露,為了應付繁複的評鑑,已有顧問公司承包評鑑寫報告,每個月3萬元。
     
    研究長照政策與市場長達5年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蔡晏潭認為,政府不希望「台灣的養老院是好市多(Costco),而是7-Eleven,」也不希望在長照出現醫療體系的「長庚」,龐大到無法管控。
     
    但防弊心態也使得台灣缺乏優質機構將老人分流,特別是22萬中、重度失能老人無處可去的困境。
     

    原文經天下雜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1.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澳洲長照機構參訪
     
    2.
    住宿型長照機構補助-申請資格和流程(懶人包)
     


    關於作者-天下雜誌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