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

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

謝松洲醫師道,自體疾病患者誘發的因素不見得一樣,但是基本上自體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比較容易失衡,所以相對來說,我們都是希望他們生活愈平穩愈好,飲食愈均衡愈好,休息睡眠時間一定要足夠。

照護線上

2019/12/08

瀏覽數 15,566


文/照護線上編輯部
 
在免疫風濕病裡,關節炎是常見的表現,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
 
台大醫院免疫風濕科謝松洲醫師表示,大部分的風濕病都是從20歲以後或者青春期以後開始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在30-50歲比較常見,僵直性脊椎炎可能是20歲左右就開始。大部分的風濕病都是女性比較多,像類風濕性關節炎可a能會有6-8成的患者是女性,至於僵直性脊椎炎則有超過一半是男性。
 


 

患者經常以反覆關節疼痛來表現,早晨起床時會感到僵硬不適,倘若沒有好好控制,會導致關節變形,影響工作和生活品質。
 

▍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目前的治療方式大概有哪些?
 
謝松洲醫師說明道,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目前治療是以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是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對部分疾病的效果較有限,對於疾病活性比較高的病患可能沒辦法控制得很穩定。
 
從1990年代開始有各種生物製劑被開發出來,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較高,在健保給付方面就相對受限,由於藥物成本差距很大,所以基本上會以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為主。
 


 

不過因為很多患者沒有在疾病早期就接受治療,如果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疾病活性比較高又持續比較久,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的效果就比較有限,而需要藉助於標靶治療的生物製劑,會稱作「標靶治療」是因為藥理作用上能更精準地調控,會稱作「生物製劑」的是因為這類藥物得靠生物技術來製造,和經由化學反應合成的藥物不同。
 
自體免疫疾病剛開始的時候患者經常會以為只是受傷或過勞疼痛,往往要到症狀較嚴重或持續一段時間才就醫。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疾病活性高,3-6個月關節就開始受損、變形,能夠愈早把疾病控制下來,後續產生破壞的風險就比較少。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懷孕前,需要注意什麼?
 
風濕病患者中女性占比較多數,在過去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控制不好,想要懷孕就比較困難,現在的治療進步很多,患者懷孕生育的比例相對以前高很多。
 
懷孕過程中,免疫系統會做很多調控,容易讓病情出現變化,像紅斑性狼瘡在懷孕過程中復發惡化的機率比較高,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部分患者在懷孕期間關節炎會較為改善,但有些患者還是有持續性關節炎。
 
謝松洲醫師提醒道,乾癬性關節炎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用藥,有些在懷孕期間不適合使用,所以若準備懷孕,回診時務必告知醫師,才能事先調整藥物。
 

▍懷孕期間停藥對患者有什麼影響?
 
現在對免疫風濕病的治療觀念是希望病情愈平穩愈好,除非疾病已經穩定很長的時間,不然醫師還是會建議要維持一些基本用藥。有些患者因為擔心藥物影響胎兒所以擅自停藥,對病情穩定反而不利,尤其在懷孕期間這些疾病活性可能會改變,一定要密切追蹤。醫師會依照疾病活性,選擇適合懷孕期間使用的藥物。
 
有些病患準備懷孕,就因為擔心而停藥,雖然病情不見得馬上就出現變化,但可能在幾個月後疾病惡化又剛好懷孕,幾個因素加在一起對健康的衝擊就很大。有些患者覺得藥物不安全就一直忍耐,可是關節變形了其實就回不來,懷孕期間所累積的破壞到後來即使病情控制好了可能也無法恢復。
 
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有較多變數,醫師會建議病患比平常更密切追蹤。

▍懷孕期間停藥對胎兒有什麼影響?接受治療期間可以哺乳嗎?
 
謝松洲醫師強調,媽媽的狀況愈穩定,懷孕期間就會愈平穩順利,媽媽如果疾病不穩定對胎兒一定有影響。健康是整體的,不可能媽媽疾病活性很高,胎兒卻完全不受影響。
 
懷孕生產後,患者都很關心哺乳的問題,現在已經確認有些藥可以哺乳,有些藥則不建議。能否哺乳需要做相關研究,有臨床資料佐證,以確保安全性,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和生物製劑皆有能夠安全使用的藥物[1]。只要跟醫師好好討論,選擇合適的藥物,讓懷孕、哺乳期間病情都能穩定控制。
 

▍除了使用藥物之外,日常生活及飲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謝松洲醫師道,自體疾病患者誘發的因素不見得一樣,但是基本上自體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比較容易失衡,所以相對來說,我們都是希望他們生活愈平穩愈好,飲食愈均衡愈好,休息睡眠時間一定要足夠。
 


 

有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會為了健康去吃一些保健食品,但是如果體質不適合反而容易讓免疫系統失衡。
 
維持適度運動訓練肌力是需要的,不過小心別造成運動傷害,受傷也是讓關節炎持續不好的因素。
 
提醒大家,如果有一個症狀持續超過2-3周以上,或者反覆發作就要特別注意,有些人經常腳跟痛,就以為是運動傷害,可是一起運動的人並沒那麼容易運動傷害,其實這可能就是風濕免疫疾病開始的警訊,平日要仔細觀察,如果症狀反反覆覆,持續時間愈來愈長,就要留意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Puchner A, Gröchenig HP, Sautner J, et al. Immunosuppressives and biologic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 A consensus report issued by the Austrian Societies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and Rheumat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Wien Klin Wochenschr. 2019;131(1-2):29–44. doi:10.1007/s00508-019-1448-y
 
原文經照護線上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圖解攻略
 
2. 關節健康怎麼顧?三大關鍵維持靈活防退化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由醫師團隊擔任編輯,提供實用、高品質的衛教資訊,免費註冊為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照護平台。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