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國鳳專欄】「老人坐著輪椅進去,走著出來」神奇的「中期照護」讓人生可以重來
71706 人瀏覽 -
-
2016/09/12
作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
我曾在網路上看過一段影片,某家醫院針對急性疾病住院的老人,在病情獲得控制後,接著提供一種專業的照護。
坐著輪椅,表示人生可能要進入長期照護的階段;走著出院,表示不會是家人與社會的負擔。
這麼神奇的照護,又稱為「中期照護」、「急性後期照護」。網路影片提供者是台北榮總,當我得知北榮要舉辦「中期照護課程」時,趕緊搶著報名基礎課。
→你相信嗎?輪椅代步五年也可以站起來-你不可不知的「中期照護」
其實我是抱著預防的心態去參加,為了長輩、以及未來的自己。預防甚麼呢?預防未來可能連接受「中期照護」的條件都沒有。因為醫院必須先對病患進行評估,如果評估結果是「無復健潛能」的話,就無法進行「中期照護」,而是轉去「長期照護」。
為了早點不讓長輩或自己的人生,結局只剩下一張氣墊床,我很認真地上了10堂課。我發現,基礎班中的學員大多是各類專業「師」,我是少數非相關專業的「民間人士」。
既然是民間人士,其實不夠格來寫課後心得。但是想一想,也正因如此,我可以代表社會上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提供上課後所產生的觀念轉變。
(圖片來源:pixabay)
例如,我想起當年先父住院接受心臟病手術,術後不斷指著牆角說有「人」在看他;還有母親出院後獨居時,也曾說過有「人」侵入她的臥房,我們這些無知的子女,當時都直覺認為父母是撞邪了。
上過課後才知道那叫「譫妄症」,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長期照護的病患又多了一人,甚至死亡率也會升高。
因此我決定不揣淺薄,以「民間人士」的角度,整理出一些個人的心得與體悟。
1. 中期照護是整套的專業協助
李爺爺原本行走自如,不料摔跤骨折,住院更換髖關節。術後無力行走,只能坐輪椅,連洗澡都要他人幫忙。
過去的李爺爺,人生可能自此「彩色變黑白」,因為不管是送到安養中心、或是送回家裡,缺乏正確照護的結果,李爺爺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會每況愈下,正式被列入長照的一員。
但是現在的李爺爺,術後出院可以先尋求「中期照護」(以下簡稱「中照」),中照等於是住院與健康回家之間的一個橋樑,榮總專家們形容像是「坐月子」,孕婦先到醫院分娩,再到坐月子中心調養,身心康復後出院回家。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介紹,榮總是在10年前引進中照的服務。中照源起於英國,早年英國也和現在的台灣一樣,面臨急性病床數量大減,因此老年急性病患病情一穩定,就被要求出院。
多年之後追蹤發現,這些被迫匆匆出院的老人,不管是回到家裡,或是被送到照護機構,失能率與死亡率都大增。因為老人在住院臥床期間,就以身體功能而言,25~35%的病患將減少至少一項日常自理功能,其他包括認知功能、行走功能、情緒心理、營養狀況都有一定程度的受損。
也就表示,醫師只負責臨床症狀的改善,管不到老人功能的缺損,但若是忽略了出院後的專業照護,整體社會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於是英國醫界意識到醫院的服務缺了中照這一塊。
沒有提供出院後的中照服務,就會加重長照的社會負擔;有了出院後的中照服務,老人才有更多的機會健康返家,於是英國開始推動中照。
(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北榮提供的講義,中照需要跨領域的團隊支援,包括老年醫學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精神科醫師、藥師、營養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個案管理師等。
課後我才了解,原來「坐著輪椅進去,走著出來」,是需要一整套縝密的專業協助。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早點知道中照的重要,幫手術出院後的父母,找到有提供中照服務的社區醫院,父母或許可以有更好的老後人生,這是我的第一個收穫。
2. 功能退化,比多重慢性病還可怕
因為父母都有多重慢性病,藥袋好幾包,過去我曾以為,老人只要控制住慢性病,不要惡化就好,直到上了中照課程才知道,世界衛生組織衡量老人健康的最佳指標,不是慢性病,而是「功能」。
根據北榮講義資料,如果按「生活可以自理」、「生活無法完全自理」、「有多重慢性病」、「無多重慢性病」的標準,把老人分成四組,會發現「生活可以自理+無多重慢性病」與「生活可以自理+有多重慢性病」這兩組老人的存活率,遠比「生活無法完全自理+無多重慢性病」與「生活無法完全自理+有多重慢性病」來得高。
前面一段是不是有點繞口令?簡單講,就是只要功能好,生活可以自理,不管有沒有多重慢性病,生命品質都遠比功能差的老人來得好,顯然我們阻止功能退化,比阻止慢性病上身,來得更重要。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關鍵就在功能。以後上年紀的老友們、老同學們聚會,不要只比誰的慢性病比較少,而是要比誰的生活自理功能比較好。
(圖片來源:pixabay)
3. 衰弱,是可以改善的
過去我也以為,年老與體衰是劃上等號,上過中照課程後知道,年老不一定會體衰,衰弱是可以避免、可以改善的。
→百歲人瑞改善膝關節,靠得原來是「重訓」?
而且是先有衰弱,接著才會導致失能,衰弱是失能的先期警訊。如果我們要避免可怕的失能,避免提早接受長照,就要全力預防自己變弱。
如何知道自己開始衰弱了呢?根據北榮講義共有五項:1握力低、2步速慢、3感到疲勞、4活動量低、5體重減輕,如果有3種以上符合,就已經符合衰弱的定義,要小心接下來的失能危機了。
想要預防衰弱,想要預防走不動、提不動,需要均衡營養與持續運動,雙管齊下。這也是中照的主要內容,並不是讓老人換一個地方臥床靜養,而是在專業的協助下,增加他們各種的訓練強度,並配合完整的飲食照顧,只有重新變強,才能走著出院。
而且上過中照課程後,我才意識到減脂肪雖然重要,增肌肉更重要,肌少症+認知功能下降,會導致衰弱、失能。
4. 努力存老本、也要努力存「腦本」、「骨本」、「肌肉本」
家母八十好幾,有一句台語口頭禪,「哇就毋愛擋ㄋㄠㄍㄨㄣ啦」(我就是不愛動腦筋了啦),她連新的遙控器用法都不想記、不想學。母親如果有上中照課程,就會知道,只有多動腦、繼續學習新知,才能避免變成失智老人。因為繼續活化腦細胞,遞補受損的腦細胞,未來才不會退化到像是電影演的《我想念我自己》。
→《Still Alice / 我想念我自己》讀後感想 – 記不起昨天,到不了明天,活在當下的一日哲學
(圖片來源:pixabay)
5. 視力、聽力都要開始省著用
你搭捷運時,有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嗎?你有發現到,外面越嘈雜,耳機音量就要調越高嗎?中照課程告訴我們,「中重度聽力障礙,衰弱風險會增加六成」,如果不想讓自己變弱、變失能,戴上耳機前要先三思了。
還有你會忍不住去抓稀有「寶可夢」嗎?「視力變差,會增加跌倒骨折風險」,老人最怕摔跤,骨折復原緩慢。現代人高度倚賴3C產品,甚至日夜瘋抓寶,這些背光源的裝置,都在不斷地侵害視力。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省著用聽力與視力,小心老後就會沒得用了。
回顧兩天課程,包含了中照服務模式、失能與衰弱預防、跌倒預防與照護、骨折復健、個案管理、用藥管理、睡眠障礙、譫妄症、憂鬱症、中風、失智、中照未來等多種與長者相關的專業知識。
課程內容豐富不及備載,僅以「民間人士」的角度拋磚引玉,感謝北榮推廣中照的知識與觀念,讓更多的老人改善生命品質,也讓未來的老人提早預防。
為了讓未來的自己、老後的自己,繼續是社會的「資產」,而不是「負債」,我要聽醫生的話,開始鍛練身體囉。
(圖片來源:pixabay)
只見當時是坐著輪椅進去的老人,照護結束後竟然能夠走著出來。 坐著輪椅,表示人生可能要進入長期照護的階段;走著出院,表示不會是家人與社會的負擔。 這麼神奇的照護,又稱為「中期照護」、「急性後期照護」。網路影片提供者是台北榮總,當我得知北榮要舉辦「中期照護課程」時,趕緊搶著報名基礎課。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理財記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朱國鳳專欄: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8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