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癌症就不會得失智症?關於失智症的12個重要問與答-《假如我得了失智症》
得癌症就不會得失智症?關於失智症的12個重要問與答-《假如我得了失智症》
重複性高的簡單工作較沒問題,輕度失智的主要症狀是近期記憶減退,雖然無法學習新知或新技能,反應不夠快,但是個性大致不變,原有的經驗和能力也還在。不過,需以安全為優先,還要衡量工作壓力、同事的態度等。
寶瓶文化
2016/09/29
瀏覽數 44,504

作者/王培寧、劉秀枝
A:依病因的不同,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和「血管性」兩大類,還有少數是因其他疾病如腦瘤、感染、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所造成。
大部分患者都屬於「退化性失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佔所有失智症的六成左右,所以在談到失智症時,常以阿茲海默症為例。
其他的「退化性失智症」有: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等。至於「血管性失智症」,則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所引起。
Q2: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有什麼不同?
A: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其次是帕金森氏症。兩者的病因和症狀各不相同,屬於「退化性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主要是記憶減退,帕金森氏症則以行動不便為主,此外,也有帕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的情況。
(延伸閱讀:是病了還是老了?認識「面具臉」巴(帕)金森氏症)
兩者均無法根治,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效果較好,服藥後症狀大多有改善,但阿茲海默症的藥物只是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少有明顯的進步。
Q3:記憶力不好是失智症的前兆嗎?
A:記憶力不好,可能是因疲勞、壓力、工作過度、資訊過量、焦慮、憂鬱、身體狀況不佳或藥物等影響。但如果剛獲得的資訊常常馬上就忘記,連旁人幫忙提醒都不太有印象,則有可能是失智症早期的徵兆。
例如:會不自覺地重複詢問同樣的事情,忘記重要的日期或活動;漸漸地,根本不記得自己將事情記在何處,甚至只能依賴家人幫忙提醒。
(延伸閱讀:留意失智症的早期7徵兆 利用「趨吉避凶」大原則)

(圖片來源:freeimages)
Q4: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到失智症嗎?
A: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約有百分之五會得失智症,但也有六十五歲前發病的早發型失智症,所以,絕對不是老了就一定會失智!多動腦、多運動、多交朋友,甚至做家事、唱KTV,都可以預防失智症!
(延伸閱讀:吃什麼能預防失智症?是咖啡還是咖哩?你該試試「臺式的地中海飲食法」)
(延伸閱讀:劉秀枝-唱卡拉OK可以治療失智症嗎?)
Q5:失智症等老了再來預防就可以?
A:預防失智症要趁早!以阿茲海默症為例,腦內病變早在失智症狀出現的十幾年前就已開始,不正常的病變漸漸累積,破壞了大腦,造成認知功能減退,終於不堪負荷而出現病癥!所以要預防老來失智,必須在中年,甚至青年時期就好好保養。
Q6:輕度失智症患者能繼續工作嗎?
A:重複性高的簡單工作較沒問題,輕度失智的主要症狀是近期記憶減退,雖然無法學習新知或新技能,反應不夠快,但是個性大致不變,原有的經驗和能力也還在。不過,需以安全為優先,還要衡量工作壓力、同事的態度等。
(延伸閱讀:被照顧的人,內心也會感到痛苦,患者其實也想付出-《失智症的我想告訴你們的事》)

(圖片來源:pixabay)
Q7:我會得到媽媽的阿茲海默症嗎?
A: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直系家屬,罹病的機率約是一般人的兩倍,所以父親或母親有阿茲海默症,子女得到的機率也許高一些,但並不一定會得到,所以與其過分擔心是否會得病,不如從中年時就提早開始預防!
(延伸閱讀:未來我有可能罹患失智症嗎?失智基因篩檢到底要不要做?)
Q8:家人失智,我該做遺傳檢測嗎?
A:常見的六十五歲以後才發病的「散發性阿茲海默症」病人的家屬,不需要做遺傳檢測;早發型且有明顯家族史的失智症病人的家屬,才需考慮做遺傳檢測。
每個人都有選擇是否做檢測的權利,甚至檢測了之後,也仍有選擇要不要知道檢查結果的權利,無論選擇為何,都要受到尊重。不過,對於患者的未成年子女,一般都是建議等到他們成年後再自己決定。
Q9:丈夫失智了,身為妻子的我也會嗎?
A:失智症是不會傳染的,不過身為主要照顧者的人,往往容易焦慮、憂鬱、少運動、缺少社交活動等,這些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因此,照顧工作應該盡量請家庭成員共同分擔,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才不會兩個人一起倒下。

(圖片來源:photodune)
Q10:得了癌症,就比較不會得阿茲海默症?
A:癌症是細胞不正常的過度增生,阿茲海默症則是腦細胞的凋零死亡,按理來說,這兩個細胞存活力完全相反的疾病應該很難共存。事實上,也有研究發現癌症患者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低,而阿茲海默症患者罹癌的比例也較低。
(延伸閱讀:我不要得癌症!政府的四大癌症免費篩檢)
Q11:咖哩和椰子油可以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嗎?
A:咖哩的主要成分是薑黃素,雖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薑黃素可以抑制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病變,但在臨床試驗上還無法證實。至於椰子油的療效,目前主要來自個人經驗和動物實驗,所以也無法證實,因此還是保守為宜。
Q12:維他命E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嗎?
A:的確有研究顯示,長期服用富含維他命E等抗氧化劑的食物,可以減少認知功能退化和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但是,多從深色蔬菜、水果、橄欖油中獲得這些成分,再加上定期而適當的運動,才是「天然的尚好」。

(圖片來源:pixabay)
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到失智症嗎?
失智症不僅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失智也不是一種加速的老化。要預防老來失智,必須在中年、甚至青年時期就好好保養!
常聽到有朋友說:
「我才不要活到九十歲那麼老呢!老了還會得到失智症,日常生活都要靠別人照顧,不僅活得沒有生活品質,還要拖累家人!」
老了真的就會失智嗎?
年齡是失智症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年紀越大,得到失智症的機率越高,但並非百分百一定會得到失智症。
❖ 台灣的研究:六十五歲到九十歲以上老人
二○一一至二○一二年,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對全國重新做了「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並於二○一三年發表了台灣地區失智症最新的盛行率數據。
顯示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中,百分之四.七九有輕度以上的失智症,百分之三.二五有極輕度失智症,百分之十八.七六有輕度認知障礙。所以整體來說,約有四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六.八)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顯示出某種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
若再以年齡層來看,六十五歲至七十歲的長者之中,百分之三點四○有失智症,百分之十三.九二有認知功能障礙。八十歲到八十五歲的失智症比例則增加至百分之二十一.九二,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也增加至百分之二十六.二四。
而到了九十歲以上,失智症的機率則增高至百分之三十六.八八,其中高達約六成(百分之五十九.四八)的人有某種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由此可見隨著年齡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顯著地增加。
由此數據我們也可以發現,在高齡九十歲以上的長者中,仍有四成沒有認知功能退化的症狀,所以失智絕不是老化的必然結果。我們常會見到一些開朗樂觀的長輩,即使已高壽九十幾歲,但談論事情和分析起事理仍然字字珠璣,條理分明。

(圖片來源:pixabay)
❖ 澳洲的研究:百歲人瑞
那麼在接近百歲或百歲以上的人瑞呢?
依據二○一三年發表於《國際老年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學者,以兩百名住在雪梨的九十五歲以上長者(九十五至一○六歲之間,平均年齡為九十七.四歲)為評估對象,經過醫師與最親近的親友或照顧者詳談,並做了認知功能測驗。許多長者有重聽、視力不佳的問題,但在簡短智能測驗的表現上,平均分數仍有二十一.一分(滿分三十分)。
兩百位長者當中,有百分之二十在之前已確診有失智症,若以測驗分數小於二十四分作為有「認知功能障礙」的界定,則其中百分之五十四有認知功能障礙,且百分之三十九的人同時也出現了生活功能障礙。
這個比例,和台灣關於九十歲以上長者六成有認知功能障礙、四成有失智症的研究結果類似,可見得活到百歲,仍有不失智的可能性。
近來的研究已顯示,失智症不僅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失智也不是一種加速的老化。
每種型態的失智症,有其和正常老化不同且特殊的腦部病變,同時在臨床上出現失智相關症狀的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出現病變,這些不正常的病變漸漸累積,進而破壞了大腦,造成認知功能減退。
所以要預防老來失智,必須在中年、甚至青年時期就要好好保養,以減少老年失智的風險。
不要怕活得老,重要的是活得健康而有智慧,為了這個目標,必須及早開始努力!
更多《假如我得了失智症》文章>>>
●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