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該打還是不該打?專家分享3點

疫苗,該打還是不該打?專家分享3點

建議在施打疫苗之前,最好我們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狀態,處於「大多數人的中間值」,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的狀況。

卓文雄

2021/08/01

瀏覽數 6,375



文/骨藝家  卓文雄

身為一位健康管理師與執行多年的經絡老師,最近接到很多朋友電話詢問:「我到底該不該打疫苗?要打疫苗要注意什麼?剛打完在發燒怎麼辦?為什麼會頭暈?為什麼會肚子痛?為什麼?為什麼?」

看來大家對於疫苗施打的相關問題,真是不勝枚舉啊~因此,我想就我自己這些年在健康領域協助人們的經驗,對於這些提問,分成三個部份和大家分享。


1.疫苗的由來

約在公元16世紀時,在中國和印度地區,開始有人運用天花患者的結痂磨成粉,來預防或治療天花。一直到17世紀的時候,有歐洲傳教士到中國發現這樣的方法,再把這個方法的概念帶回到歐洲做運用(這也是順勢療法的起源之一)。

再經過不斷地研究之後,在一次偶然的研究中發現「有一群女孩因為得了牛痘而對天花產生免疫力」,因而造就了第一支預防天花的疫苗『牛痘』!這也是紀錄上,人類第一個疫苗的誕生。

所以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所謂的「疫苗,就是將一種少量病毒打進身體,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啟動,去治療甚至預防一種病毒入侵的方式」。


 


2.自身的體況

瞭解疫苗的基本概念後,再來就要聊聊自身的體況了,因為要把一種病毒打進身體中,去刺激身體免疫功能的啟動,這時候被施打疫苗者本人身體的健康狀況就很重要了。
也就是您的身體,需要能夠承擔病毒進來之後,會產生的後續反應,譬如:發燒、噁心、頭暈、肌肉酸痛......等症狀。

雖然醫學上,可能已經盡量把病毒切分到最小的單位,希望讓大家都能夠承受的住,但是也不能小到身體免疫功能無法啟動的狀態,所以也只能儘量在這樣的條件下,找出可能讓多數人身體可以接受的中間值。

因此,建議在施打疫苗之前,最好我們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狀態,處於「大多數人的中間值」,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的狀況。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通知書上有提醒「施打前請注意身體體況,然後要多補充維他命C、B......等」,就是在提醒大家,要先把身體養好再來施打疫苗。

 

疫苗
(圖片來源:photo ac)



3.施打後的反應

好了,現在大家了解到:「疫苗,就是把病毒打進身體裡了,所以它一定會讓你產生不舒服的反應,然後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開始作用,再把這外來的病毒消滅,以幫助我們的身體對這個病毒產生免疫力。」

以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燒、嗜睡......等,都是很正常的反應。因為微發燒也是身體在和病毒作戰的過程,嗜睡則是身體修復一個重要的過程。一般不適期約3-10天,當然也要看個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而定。

不過如果超過10天,建議就要小心點,去檢查看看吧!畢竟全新的疫苗,在有限的數據下,還是謹慎對待比較好的。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不論你是否要接種疫苗。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維持亞健康的甚至健康的身體,是幫助我們自己戰勝病毒與疫情的不二法門。

祝福大家都能安然度過疫情,平安健康。

 

原文經骨藝家卓文雄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高度傳染性疾病在疫苗問世後多久絕跡?圖表告訴你
 
2.
新冠肺炎來襲!控糖力=免疫力 少挨針、連續血糖監測更EASY
卓文雄

卓文雄

骨藝家/中華創意生活協會常務理事

現任新北市政府自癒力種子講師,亦為兩岸健康管理師。 因為自己年輕時生的一場大病,過度的使用藥物,導致身體受到二次傷害,後來透過氣功、芳療、經絡整復⋯等自然療法,協助自己擺脫藥物,恢復健康。 也因爲曾有這樣的經歷,希望能透過自然療法幫助到人們,一起遠離藥物,讓身體更加健康。 目前也擔任講師,培育相關人才投入健康產業,一起幫助更多的人。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