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免疫別盲補 中醫師來解惑

提升免疫別盲補 中醫師來解惑

其實食物有寒熱偏性,何況能抗癌的重劑,羸弱的體質配上不對症的寒熱藥只會更糟。且未定期審視身體反應之用藥方式絕不符中醫精神,再名貴的藥材長期亂用也只會導致失衡的臟腑、紊亂的免疫,應慎之。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3/09/19

瀏覽數 3,533


文/高醫中醫部 陳忠淵


「幫我提升免疫力」這是中醫門診很常出現的主訴。尤其在面對新冠疫情、放化療的副作用時,許多人都期待藉著提高免疫力能多一層保障,因此人參、黃耆、冬蟲夏草等中藥常被認為多多益善,然而這種觀念實際上並不完全正確。

中醫傳統以陰陽五行比喻人體運行的機制,並強調陰陽平衡的架構下才能維持健康的狀態,因此以補陽氣藥物提升免疫是需要依人體的動態變化調整的,若提升過了頭,發炎、過敏、誘發自體免疫都是可能的風險。

與多數民眾認知相反,新冠肺炎患者身上過強的免疫反應,反而是病情惡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面對新冠病毒時,除了使用抗病毒中西藥外,「清冠一號」方中也加入許多祛風清熱藥物調節免疫,藉此避免過度炎症反應是減少危重症風險的關鍵。

尤其在剛確診幾天內,補氣類藥物大多不宜用之過早,若是擔心後續的虛弱、慢性喘咳長新冠病症纏身,應待急性呼吸道症狀緩解後再加入沙參、黨參、麥門冬或枇杷燉梨子以潤肺養氣收尾方為上策。

依多年癌症臨床經驗,面對癌症治療中的副作用,除了少數單純性血球低下需要重用黃耆等補氣類藥物來推一把外,大部分放化療和標靶藥物的毒副作用都與炎症破壞有關。尤其黏膜破損或皮膚炎疹等明確熱象者,建議選擇綠豆、薏仁、白菜頭及食性屬涼的蔬果調整免疫,亦可選用血海穴與曲池穴強刺激按壓以涼血清熱。

因此,在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期,未經中醫師辨證就胡亂使用補養類藥物提升免疫小心『越補越大洞』。

這也難怪有很多醫師會呼籲癌症患者不要亂接觸當歸、人參,因為這些藥物的使用需要中醫專業確認體質的偏性才會合拍,尤其是抗癌過程陰陽早已失衡的患者更應慎之。

若不便取得中醫師的辨證分析,又希望抗癌恢復期能有所作為,則建議選擇無寒熱偏性的進補方式,如四神湯,以山藥、茯苓、芡實、蓮子調理腸胃。顧好後天能量補充的關鍵臟腑,每天自然能有充足的氣血回補。

若進一步在患者身上看到怕冷嗜睡等陽虛象,則可選關元穴、足三里、三陰交穴以熱敷、熱性藥膏推之或艾草灸等方式從經絡系統補益氣血。

此外,目前流傳許多被認為有抗癌功效的中草藥,如靈芝、牛樟芝、薑黃、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以及各種民間青草藥等等,多號稱兼能提升免疫力、保肝,導致患者輕易的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心想有癌抗癌,沒癌就保肝增免疫。

但其實食物有寒熱偏性,何況能抗癌的重劑,羸弱的體質配上不對症的寒熱藥只會更糟。且未定期審視身體反應之用藥方式絕不符中醫精神,再名貴的藥材長期亂用也只會導致失衡的臟腑、紊亂的免疫,應慎之。

 
原文經癌症希望基金會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每個人都適合補氣嗎?-《補氣解病》
 
2. 緩和乳癌患者化療副作用 中醫實證有一套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友服務平台

成立於2002年,由專業醫護與社工團隊在台北、台中、高雄直接服務癌友及家屬,深入瞭解其需求,並連結全方位個人化的醫療、家庭、社會、情感支持網絡,促使必要之照護資源到位,並提升癌友珍惜自我與積極治療的自信與意願,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成為癌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領航員。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