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糖尿病足、褥瘡傷口好不了?突破「生物膜」防空洞,對症下藥慢性傷口好的快!
16211 人瀏覽 -
-
2024/01/25
作者 愛長照企劃編輯 -
-
文/愛長照企劃編輯
家人有糖尿病且臥床,幾個月前出現腳趾紅腫、脫皮,因為輕忽想說塗抹藥膏就會好,殊不知脆弱的皮膚底層可能潛藏著感染風險,腳指頭開始出現潰瘍及黑化,最終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不得不進行截肢手術。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51萬人因為慢性傷口就醫,預估慢性傷口的病人數量將以每年6%至9%的比例增長,發生的病因包括:糖尿病足、壓傷(又稱壓瘡、褥瘡)、靜脈潰瘍等,其中糖尿病的傷口問題就佔慢性傷口中約8成,嚴重甚至可能發展成需要截肢或面臨敗血症風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
▍直擊傷口照護痛點:細菌的防空洞,傷口「生物膜」
(圖/康威特提供)
小傷口拖成大麻煩,傷口好不了,你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嗎?
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優碘消毒、抗生素塗抹都不見起色,傷口遲遲未見改善,仔細看會發現傷口表面出現一層可移除的透明薄膜,但移除後又反覆出現。
這層薄膜就是傷口復原的無形敵人「生物膜」。生物膜出現在78%的慢性傷口上,75%的未癒合傷口上確認有生物膜存在,生物膜是由傷口表面微生物分泌的聚合物薄膜,常見於慢性不癒合傷口,就像細菌的防空洞,阻礙抗生素及抗菌劑的效果,難以消除內部細菌,同時影響上皮移行和肉芽組織生成,造成傷口難以正常復原,形成死循環,這也是許多傷口反覆感染的原因。
若傷口出現以下情形,表示生物膜的存在可能:
間接指標:
.抗生素或抗菌治療效果不佳
.傷口延遲癒合
.感染不斷復發或惡化
視覺性指標:
.表面有一層容易移除卻也容易再現的膠狀物質
.肉芽組織的品質不好,過於脆弱或是增生過多
.細菌培養可能只是呈現陰性或低度發炎
.傷口床過度溫潤或滲液太多
▍慢性傷口照顧指南四步驟:清潔、清創、修整、敷料
慢性困難傷口需要經過專業醫護評估診斷,對症下藥,搭配正確的照護流程,有效應對傷口的複雜情況,並透過「傷口照護」4步驟,抑制生物膜才能有效預防傷口感染,改善傷口癒合進程。
✔ 清潔:
使用生理食鹽水,溫和去除傷口表面及周遭皮膚的表面汙染源、清除失活組織、碎屑,並去除壞死的皮膚鱗屑與老繭以及先前敷料的殘留物。
✔ 清創:
目的是將壞死的組織進行清理,利用輔具搭配含界面活性劑或抗菌溶液,徹底清除生物膜、失活組織與有機物質,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成為細菌增生的環境,及減少傷口感染的機率、增加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 修整:
修整傷口邊緣,以刺激生長因子分泌從而啟動傷口癒合環境。
✔ 敷料:
(圖/康威特提供)
使用含有抗生物膜與抗菌劑成分的敷料,例如:升級版銀抗菌敷料,是銀離子敷料的升級版,銀離子能抑制細菌的生長,有效瓦解並摧毀生物膜,降低傷口感染的風險。傷口滲出液的處理也至關重要,銀離子敷料能吸收並移除傷口滲出液,同時破壞殺死細菌,幫助維持傷口適當濕潤環境,促成傷口癒合最佳環境。
這類型的傷口敷料通常用於傷口有感染、或是希望避免傷口感染時使用,但如果對銀離子過敏者就不適合。對於複雜的傷口,也建議在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評估後使用。
▍傷口癒合的專業戰友:善用居家醫療資源,提升照顧更給力
每一道傷口都是一個無聲的故事,需要細心的照料和陪伴,特別是在居家環境,因為缺乏照顧經驗與資源,更讓傷口照顧充滿挑戰。
傷口照顧有專業的協助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若家人因為疾病因素或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就醫,可以尋求「居家醫療」(又稱 在宅醫療)提供專業醫療服務和護理照顧,讓專業醫護直接在家中進行傷口評估及護理。
一般照顧家庭在護理傷口時大多是使用傳統的棉紗布,除了會帶來換藥痛苦可能造成二次傷害外,也可能拖延傷口復原時間。透過「居家醫療」專業醫護到家中評估傷口狀況及可選擇運用的先進敷料(例如:銀離子敷料),指導正確的傷口照護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減少換藥次數,也有助於改善傷口癒合。
居家醫療照護服務申請資格:符合以下3個條件
1. 失能或疾病而外出不便
因「失能」、「疾病」外出不便者,「失能」不便外出為巴氏量表評估,小於 60分者
2. 經照護團隊醫事人員評估有明確醫療需求
例如:慢性傷口如褥瘡需要照護、鼻胃管、尿管、氣切管三管更換
3. 居住於家中
若居住在長照機構及不符合資格
如何申請:
1. 住院中:
可洽詢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小組
2. 在家:
洽詢各縣市照管中心或進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居家醫療服務特約醫事機構」網頁查詢/電洽。
所需費用:
1. 依照健保收費標準計算後 5% 的「部分」居家醫療費用(另依住家距離酌收交通費)
2. 重大傷病、山地離島就醫等情形免收部分負擔
✔ 康威特幫助家人解決慢性傷口照護問題(糖尿病足、褥瘡、壓瘡)
了解更多銀離子敷料資訊>> 連結
Line免費諮詢專業護理傷口問題>> https://reurl.cc/Ge9z2D
繼續閱讀:
1. 糖尿病足險截肢!醫:手腳麻痛要當心
2. 如何預防褥瘡?日本印南裕之老師示範正確的轉移位方式
慢性傷口發生病因包括:糖尿病足、壓傷(又稱壓瘡、褥瘡)等,嚴重可能發展成需要截肢或面臨敗血症風險。而傷口復原的無形敵人「生物膜」常見於慢性不癒合傷口,就像細菌的防空洞,,造成傷口難以正常復原,形成死循環。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