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國鳳專欄】今天日本,明天台灣?享樂過了頭,小心變成未來的「下流老人」
67247 人瀏覽 -
-
2016/12/29
作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
「下流老人」與羅馬城都不是一天造成的,我常常思索,「下流老人」是怎麼產生的?我在《你也有可能淪為下流老人?10種意想不到的狀況,今天不準備,明天變老窮》一文,曾經整理了10種意料不到的狀況,可能讓自己老後又窮又孤單。
那篇文章裡我特別強調「意料不到」,是因為《下流老人》一書中讓我最有感的一句話是「來求助的老人都異口同聲的說:『完全沒想到自己會陷入這種狀況』」。
(圖片來源:pixabay)
但是近來讀了兩本新上市的書,卻讓我不禁擔憂,這些年輕作者提倡的人生,未來變成「下流老人」的可能,不再是「意料不到」,而是「意料得到」啊。
第一本是《才不是魯蛇:錢少事少、周休五日的快樂人生》,作者是一位30歲的日本隱居男:大原扁理 ,他要捨棄這個「不工作不行」的社會,他目前每周只工作兩天,因為人生如此長遠,「只想不感疲憊,持久地走下去」。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大原是一九八五年出生,高中畢業後「沒甚麼特別想做的」,加上家裡也無力再供應繼續念大學,於是他畢業後就進入社會。第一份工作是工廠的派遣工,要負責操作七台機器,接著當過超商與書店店員。
大原在全職工作期間,每天工時十二小時,假日還得加班「一付了房租、水電瓦斯費和生活費、稅金之後,手頭上就空空如也了。」既然每週工作近七天,仍然是兩手空空,乾脆改成每週只工作兩天,賺少花少、過著獨處的人生。
大原認為,雖然同樣是「月光族」,有時甚至要吃野草度日,「但取而代之的是從過度的疲勞中解脫了」。
另一本《不辦清單:史上最不勵志的爛泥哲學書》,是一位30多歲的日本青年pha寫的,也是主張「放棄辛勤工作,每天擁有充裕的時間,就算沒有錢,生活也能過得健康又幸福」,在這樣的想法下,pha辭去工作。
作者pha自述生活十分不穩定,假設哪天陷入某種困境,也不知道怎麼解決,「所以我才覺得自己應該不會活太久…如果下個月會死,我不希望死前後悔自己沒有辭去工作」,這個想法讓pha下定決心離職。
(圖片來源:photo AC)
這兩本書的作者,都否定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勤奮工作賺大錢等傳統的主流價值觀,pha說「放棄吧!承認自己辦不到,不必強迫自己跟別人一樣」;大原也在書中說「像我這種既無野心、也沒夢想,如同僧侶般捨去了煩惱……只要可以悠閒的過活,我就心滿意足了」。
從大原到pha,可以看出部分的日本青貧族、窮忙族,找到一種自我救贖的生存模式,他們轉向繭居、隱居。這讓我想起19世紀美國的一位年輕人梭羅,28歲時「走向林野」,一個人住到華瓦爾騰湖畔的森林,後來寫下那本舉世聞名的《湖濱散記》。
但是梭羅的出發點並不是隱居,他到湖邊自己動手蓋小木屋、造家具,簡樸過日子,是為了「探索人生」。湖畔歲月時,他仍然與社會保持互動,到附近城鎮打各種零工(木匠、油漆匠、園丁、修籬笆等),而且他在華爾騰湖畔只住了兩年多,因為梭羅接下來「要去體驗別的生活方式」。
反觀這些日本年輕的繭居族、隱士們,卻是立志奉行一生。
大原在書中說,「既不會利用網路或炒股來賺錢,也沒中樂透,更沒有來自父母親的遺產可以領,意外之財是零。這樣的我,竟然還可以隱居,連我自己也非常驚訝」,因此大原的書,被包裝成「一本簡單生活的實用手冊、都市隱居指南」。
今日的日本,往往是明日的台灣,台灣社會也是存在不少讓某些年輕人產生「職場與社會不只沒有保護我們,還奪走我們的時間、金錢、餘裕」的現象。
但是選擇繭居或隱居,辭去正職、用打零工的方式面對人生,卻讓我看到一股正在催生未來「下流老人們」的危機。
(圖片來源:pixabay)
梭羅曾經說過,相較一年要從頭忙到尾的正職員工或雇主,「當一個短工最自由」。我好奇的是,這些享受最大自由的短工繭居族,要如何面對未來的不安呢?我在日本作者書中找到的答案是「我不面對,因為擔心也沒用」。
可是老後這件事,不是「不面對」就不會到來的。
老後,是一生的總盤點,年輕時所作的人生抉擇,到了老後都要攤牌,一一接受考驗與盤點。
打零工度日也很快樂的繭居族、隱居族,當然也可以是一種人生選項,但是當我們已經知道「下流老人」的成因與面貌時,最好還是先想一想,有沒有輕忽一些老後的現實。
現實 1:老後找不到工作
目前收入主要來自每周兩天擔任看護工的大原說,「希望能做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看護工要能扛得動失能者,老後體衰的現實,就算想做到人生的盡頭,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他性質的零工,老後也是會面臨同樣的困境。
現實 2:零工無法有足夠存糧
零工人生雖然自由,代價卻是存不了太多餘糧。大原在書中寫著「記帳太麻煩了......只要每個月的收支不是負的就沒關係,我的理財觀就是如此的輕鬆」。
他一個月收入大約十萬元,生活費大約七萬圓,乍看每月似乎可以結餘三萬元,大原也知道「身無分文還繼續活著是很可怕的,因此不會把存款花完,會保持沒工作也能活半年的儲蓄」。
但是他的某些必需開銷,只是先「掛帳」,譬如年金保費。因為日本年金制度允許低所得者可以等有錢之後再繳款,大原的收支「藍字」只是表象。
(圖片來源:photo AC)
現實 3:微薄年金負擔不了租金
就像我國的勞保年金,年輕時薪水低、繳的保費低,如果累積的年資又少,老後可以領到的老年年金當然也跟著少。《下流老人》書中的四個案例有三個都是無殼蝸牛,都是面臨租金吃掉大半年金的窘況。
年輕時打零工、省吃儉用,一人吃飽全家飽,確實可以糊口。
但是零工老後可以領到的微薄年金,就不能說是「意料不到」,而是「意料中事」了。屆時要靠年金付租金,當然會險象環生了。
現實 4:老後租不到房
大原當全職工時,原本住在市區,房租+管理費要7萬元,後來轉成零工模式後搬到郊區,距離最近的車站步程要20分鐘,房租因此省了6成,讓他可以大幅壓低生活開銷,覺得日子還蠻好過的。
但是他們輕忽老後賺不到工資付租金,輕忽即使賺到租金也可能租不到房的現實,因為大多數房東對於獨居老人是敬謝不敏的。
現實 5:工資漲幅跟不上通膨
大原有提供一張簡單的收支紀錄表,就像他所形容的「過得像是一個窮學生」,雖然大原已經儘量壓低開銷,我還是看到帳本裡潛藏的危機。
打零工的繭居族,通常會輕忽通膨效應。大原在書中也有提到,住家附近開了一家超商,原本低廉的租金,是因為生活機能差,大原開始擔心,房東會不會因為超商的進駐,而開始調漲租金。
其實大原漫長的一生,不只是租金可能會調漲,伙食費、水電瓦斯費、醫療費等必須開銷都可能調漲。整體通膨率雖然很低,但是個別物價卻還是持續攀升。
現實 6:輕忽老後醫療開銷
大原為了寫書而特別記了一個月的收支帳,在這張收支表中跟醫藥費相關的開銷只有一項「眼藥水」。大原不是沒有考慮到日後的醫藥費,他「努力讓自己不要生病」,如果生病了就靠「民俗療法」。
大原應該多訪問一些老人家,就能早一點掌握老後醫療開銷的真相。根據統計,很多老人身上都有二、三種的慢性病,有扶養老人、並且申報綜所稅採取列舉扣除額的家庭就知道,年輕人一年可能用不到一次健保卡,但是老人的醫療單據通常是一大疊。
非典型、非主流的生活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要提醒的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輕時要活得自由,莫忘老後也要能活得尊嚴,不想要變成「意料不到」的下流老人,或是「意料得到」的下流老人,可能要把老後的幾種現實先想清楚。
想選擇獨居到老,應該先參考這些:
專欄作家|朱國鳳
點此了解朱國鳳>>
―――
今日的日本,往往是明日的台灣,台灣社會也是存在不少讓某些年輕人產生「職場與社會不只沒有保護我們,還奪走我們的時間、金錢、餘裕」的現象。 但是選擇繭居或隱居,辭去正職、用打零工的方式面對人生,卻讓我看到一股正在催生未來「下流老人們」的危機。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理財記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朱國鳳專欄: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8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