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國鳳專欄】孤單終老,是可以避免的 《明天別再來敲門》教你把芳鄰變親人

    69161 人瀏覽
    歐弗原本的人生結局,可能是放在報紙社會版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標題會這麼寫著:「獨居老人自盡,死在家中多日才被發現」。但是他先改變了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而改變了悲哀的結局。 他離世時一點都不孤單,雖然沒有親人環繞,卻有許多像是親人般的鄰居們為他送行。
     
    我在《你也有可能淪為「下流老人」?10種意想不到的狀況,今天不準備,明天變老窮》一文,曾提到有10種意想不到的狀況,會讓原本有錢,老後卻沒錢;原本有伴、老後卻沒伴。
     
    分別是:1.雙親病殘、2.自己病殘、3.子女病殘、4.子女啃老、5.
    被騙失財、6.財產重創、7.肇禍賠償、8.房租沉重、9.租不到屋、10.老後無伴。
     
    1~9項都是屬於經濟原因,第10項老後無伴,則是非經濟原因,既然是非經濟原因,自然要用非經濟手段去預防。上週去電影院看了一部瑞典片:《明天別再來敲門》,觀賞完後更是讓我相信,「下流老人」、「孤單老人」是可以避免的。

     

    電影《明天別再來敲門》劇照 (圖片來源:IMDb)

    《明天別再來敲門》預告片

    「下流老人」這個名詞是日本人用來形容「用窮又孤單的老人」,《明天別再來敲門》裡的老人歐弗,孤單、但並不算窮,不過因為喪妻、無後,又被工作了一輩子的公司解雇,失去活下去的動力。
     
    再加上歐弗是社區裡有名的「顧人怨」,很多事情都看不順眼,他看到鄰居時總是會喃喃自語:「真是一群白癡」、「這裡盡住一些廢物」。

    這位頑固惹人厭的獨居老人,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於是開始動念,想要早一點結束生命,去與亡妻團聚。
     
    他先後嘗試了好幾種自盡方式,但是都功敗垂成。譬如上吊時,繩索斷裂;在車庫吸廢氣,被想要來採訪的記者狂拍門而中斷;火車進站時正要跳軌,卻有人昏倒跌落月台,只好先跳下去搶救;舉槍要自盡時,因為「出櫃」而被趕出家門的少年,按門鈴拜託收容一晚而暫時作罷。
     
    死神一次次地向他說No,他只好到墳前跟亡妻抱歉地說,「想死真是不容易啊!」,他請亡妻再等一等(這時戲院響起一片笑聲)。
     
    其實歐弗年輕時可是一位熱血男兒,他會把火車上拾到的皮夾,送到招領處;甚至會奮不顧身地衝進火場救人;與妻子成家後,也是盡心盡力地管理與保護社區,歐弗即使從社區主委卸任後,還是每天都會自動自發去巡視社區。
     
    只是一場重大車禍後,妻子腹中的胎兒不保,妻子也下半身癱瘓,給歐弗帶來很大的打擊,加上對於體制不公的心灰意冷,都讓歐弗逐漸轉為鄰居眼中的討厭鬼。
     
    電影《明天別再來敲門》劇照 (圖片來源:IMDb)
     
    討厭鬼始終盼不到死神,命運之神卻先登門了,對門剛搬來「害」他上吊失敗的鄰居,是一對年輕夫妻,有兩名幼女,太太還身懷六甲。
     
    面冷心善的歐弗,因為陸續幫忙他們倒車、教導駕車、照顧小孩,甚至還不情願地收容了一隻流浪貓,於是原本對人世已無留戀的歐弗,不自覺地讓一個個需要被照顧的「包袱」上了身。
     
    這些愛的包袱,也讓喪偶、無後的歐弗,彷彿有了兒媳、兒孫,當他把對門鄰居剛出生的小娃娃,無限愛憐地放進自己當年親手製作、卻沒機會用到的嬰兒床時,
    這對爺孫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歐弗的生命,正用另外一種形式延續下去了。
     
    歐弗最終不是靠自盡的方式離開人世,而是因為心臟病發而壽終正寢。離開人世時,他收容的那隻貓趴在他的胸膛......戲院燈光重新亮起,我相信很多觀眾應是眼底發熱、喉中若梗,因為歐弗的人生無憾了。
     
    歐弗原本的人生結局,可能是放在報紙社會版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標題會這麼寫著:「獨居老人自盡,死在家中多日才被發現」。但是他先改變了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而改變了悲哀的結局。
     

    他離世時一點都不孤單,雖然沒有親人環繞,卻有許多像是親人般的鄰居們為他送行。
     
    《不要留遺產給孩子》一書的作者山田美智子,也曾在書中提到,她父親生前義務清掃對面的社區,父親過世時,很多社區住戶都有來參加告別式,甚至還有國小年紀的小朋友。
     
    山田美智子建議60歲後要檢視自己有沒有
    三個安全網保險、居住附近的照護資源、街坊鄰居。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三項,因為真正能在第一時間照護你、救助你的,往往是左鄰右舍。
     
    家母就是一個真實案例。先父過世後,在尚未
    聘請外籍看護前,母親獨居了一段時間,有一晚,母親心臟不舒服,背不起我家電話號碼的母親,先向對門鄰居呼救。
     
    鄰居趕緊幫她叫救護車,接著聯絡到我(我之前有留聯絡方式給鄰居)。救護車趕到時,還有其他鄰居也幫著照看,回想起那一夜,我深刻感受到,近鄰甚至比血親、近親更重要。
     



    《明天別再來敲門》裡的老人歐弗,是在睡夢中安詳的離開,第二天早上,也是對面的鄰居太太,第一時間注意到,歐弗門口車道上的積雪尚未清除,他們知道歐弗的作息,不會這麼晚起,趕緊破門而入。
     
    我住的社區,也是有一位伯伯,老伴已經先走,子女都移民國外。總是面帶微笑的伯伯,會在垃圾車旁協助清潔隊整理,或是幫體力不便的老人一把。每周三的慈濟資源回收點,也會看到這位伯伯的身影。
     
    伯伯如果身體有恙,一、二天沒現身,左鄰右舍就會主動關心。他獨居、但是不孤單,就跟歐弗一樣,他不用擔心自己會變成無人關心陪伴的「下流老人」。

     
    一個安全的晚年,不只靠錢,更要靠人。
    現代人會感慨地說,都市冷漠,鄉下才有人情味,但其實重點不是地域,而是人心,人心溫暖,不論城鄉都能安享老後。
     
    而且老後安全網,不能等到老後再去編結,現在就要開始。行有餘力的情況下,與鄰里相處,主動伸手,主動協助。
     

    (圖片來源:pixabay)

    最簡單的,就是不只清掃門前雪。即使社區有請管理員,管理員通常是按表操課,譬如一周打掃一次樓梯間或中庭,中間的空檔若有髒亂,很多經過的鄰居往往會視而不見。
     
    這時只要主動拿起掃把、畚箕,一次、二次,點點滴滴,最後會發現,我們清掃的不只是環境,而是冷漠的人心。
     
    除了協助清掃社區外,或許還可以協助託幼。我有一位親戚,先生生意失敗,負債千萬,夫妻倆轉開小吃店,每天忙到深夜,當然無暇照顧小孩。對門鄰居媽媽知情後,經常邀小孩來家寫作業,還準備點心、餐飯。
     
    後來親戚逐漸還清債務,小孩也長大成家,鄰居先生過世,鄰居媽媽雖然獨居,但是早年播下愛的種子,現在萌芽茁壯,小孩們回來探望雙親時,一定會去鄰居媽媽家噓寒問暖。

     

    (Motorito@flickr, CC BY-SA 2.0)
     
    歐弗也是從被託付照顧幼童開始,無意中打造了自己的老後安全網。他老大不情願地到對門鄰居家協助照顧小孩,由於歐弗原本就擅於修繕、DIY,順手幫鄰居把洗碗機修好,讓鄰居大受感動。
     
    接著又老大不情願地拿著童話繪本講故事,鄰居的兩個小女兒,挨著他,就像挨著自己的爺爺,歐弗無子,但是因為伸出雙手,無形中獲得了兒孫繞膝的幸福。
     
    「下流老人」是指又窮、又孤單的老人,有 9 種意想不到的經濟原因,會讓老後變窮,只有1種非經濟原因會讓老後變孤單。
     
    原本有老伴,老後卻孤單一人,原因不外乎是離婚與喪偶。原本有子女,老後卻無人承歡,原因應該是子女移民、早逝、或是斷了親子關係。
     
    老後即使無法改變無偶或無子的事實,但是
    孤單是可以改變的,不要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斷了鏈,特別是與鄰里的關係。只要創造出自己被世間需要的價值,就不用擔心變成孤單老人了。
     


    專欄作家|朱國鳳
    http://www.ilong-termcare.com/UserFiles/Articles/ffec193a-e24c-4884-9492-a2050e957a8b/8.jpg
    點此了解朱國鳳>>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