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自然食物營養-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

    38881 人瀏覽
    他想起自然中主要的合成過程就是成長,他開始探索,如先將目標物質併入到有機體本身,並且發現能夠保留這個程序建立食物狀態特質的收成方式,一種能夠以真正食物的形式來提供高濃度營養物質的方法,在這種真正的食物形式中,營養物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類脂化合物、酵素等成分鍵聯在一起。或簡稱為RNP生長還原自然法(Restore Nature Process),成功的產出高營養含量之食物型態營養素。
     
    文/蕭順基
     

    由於密集耕種與化肥農藥之使用地球生態急遽惡化,土壤礦物質嚴重流失,造成食物營養嚴重之質變。因此使人類許多必須營養素普遍失衡,造成許多慢性疾病發生率急遽增加。
     
    營養
    (圖片來源:pixta)
     
    即使數十年來普遍使用許多營養強化劑,但對於改善的效果並不顯著甚至出現反效果。幾乎所有科學研究顯示,包含於食物中之營養素生物利用率遠高於化學合成營養素。
     
    研究發現營養素必須包含特定蛋白質與多種複合食物因子,還包含有生命能量與複合結構訊息具有可辨識之訊息因子,才能有效率準確的到達需要之細胞。但現代主流營養學只偏重個別營養元素研究,因忽略了食物因子整體協同之作用而產生了許多盲點,因此營養補充劑盡可能採用自然食物之原料。

    根本解決之道應積極回復地球自生態,並以符合自然生態的農耕方式,停止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使食物回歸原有的本質。



    ▍  飲食之功能

    為什麼人要吃東西?也就是飲食的目的是什麼?墨子曾經有過精闢透徹的談論: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適腹而已矣。
     
    用現代醫學原理來分析,增氣就是補充熱量,使身體有氣力;充虛就是補充消耗,提供新陳代謝的需要;強體是供給充足的養份,以增強體質;而適腹則是滿足口慾,使大腦皮層從合適的口味中得到良性刺激,興奮味覺,滿足食慾與飢餓感。但現代人大多只著重食物美味,而忽略了食物關於營養增強體質與健康促進的目的。
     


    ▍  食物是最好的醫藥!
     
    「讓您的食物成為您的藥,您的藥就是您每天吃的食物」
    Let your food be your medicine and your medicine be your food.     
    ─現代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西元前460年)
     


    ▍  身土不二

    近百年來全球人口由10億人急劇暴增至60餘億人使得糧食短缺,加上大量飼養牲畜消耗大量農作物,在有限的可耕地下不斷的重複耕種,植物從土地中可吸收的養分愈來愈少。加上大量的使用化肥與農藥及環境污染,世界各地土壤正急速的惡化中。
     
    礦物質
     1992年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
     
    孕育萬物的大地之母生病了,植物的組成也大幅的改變,所含的有益的營養成分急遽的降低,人類的健康當然無法置身事外,近百年來各種過去罕見的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等也跟著土質惡化的程度相對的提昇。

    美國前十大死因有94%的人的死亡起因於營養缺乏所引發的退化性疾病 
    ~1988年美國國會報告DR. C. Everett Koop
     


    ▍  雪上加霜

    水果、蔬菜被採收之那一刻起,所含營養便開始變化,而我們在市場買的食物,通常已經過數週或數個月儲藏。如綠色蔬菜經室溫儲藏數天之後,所含維他命C已幾乎盡失。
     
    破壞更嚴重的是各種食品加工,如小麥經加工製造成麵粉時,高達85%維他命B群、59%的鎂、72%的鋅將被消耗掉。為了滿足人類口欲和色香味俱全的心理,煎煮炒炸烤各種烹調再次損耗食物營養,現代人的飲食中更添加了多樣化的化學調味,至今己經出現超過5000種以上的外來化學成份。
     
    還有現代工商社會的繁忙與壓力加上各種污染使得體內某些營養素大量消耗,因此造成大多數人體內營養嚴重失衡。2003年國小營養午餐調查結果平均鈣少了63.64%,維他命B2少了50.72%,維他命C甚至少了92.43%。
     


    ▍  營養與疾病

    一般認知現在是營養最好的一代,為什麼竟是體質最差的一代?而醫學突飛猛進,為什麼人類的健康素質愈來愈差?

    以現代營養醫學之觀點許多疾病多出自於營養不均之原因。其中以人體必需之維生素與礦物質微量元素最為關鍵,因為關係到許多酵素之生成及細胞新陳代謝之品質與細胞間傳遞運作的媒介,進而影響生理整體運作之機制正常與否,就好似鑰匙的角色,當身體必需的維生素或礦物質攝取不足時,都可能引起身體異常,甚至會演變成疾病。


    營養缺乏症
     
    病症
     

    ▍  亡羊補牢

    各先進國家政府為了解決人民營養失衡之問題,紛紛立法規定食品中必須添加某些營養素來增加食物中之營養含量,例如麵粉中添加鈣。市場上也普遍的強調食品中強化了許多營養,各類之營養補充劑商品更是百花爭鳴,如此歷經了數十年,人類的營養失衡問題獲得改善了嗎?以下的國際醫學研究報告值得從新思考這樣的方式是否正確:

    2003年《刺胳針》(Lancet)刊登美國學者的分析七篇維他命E及八篇胡蘿蔔素的大規模研究,每個研究參與者都大於1000人,每天服用維他命E劑量50到800單位,胡蘿蔔素15到50毫克劑量,長期追蹤1.4年到20年不等。
     
    總共81788位參與長期維他命E試驗,共138113位參與胡蘿蔔素試驗。結果指出長期使用維他命E對整體死亡率、心臟、腦血管死亡率的預防,並沒有效果。而長期使用胡蘿蔔素對整體死亡率、心臟血管死亡率,反而輕度但有意義的增加死亡率。

    2004年《刺胳針》(Lancet)刊登丹麥學者的研究抗氧化維他命對預防腸胃道癌症的效果,分析十四篇大規前瞻性研究,研究參與者170525人,每天單一或共同服用維他命A、C、E、胡蘿蔔素、或硒,在七篇高品質長期追蹤的研究,共131727人的分析中發現,長期使用抗氧化維他命或營養素,反而輕度但有意義的增加死亡率,死亡風險增加6%。其中尤其以胡蘿蔔素合併維他命A或E,分別增加死亡風險29%及10%,特別明顯。

    2005年三月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刊登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一項長達七年的研究報告(1993-1999)。這項研究的對象包括9541名55歲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一組患者每天服用400國際單位的維他命E,另一組服用安慰劑,採隨機、雙盲試驗。
     
    維他命E,不但不能預防心臟病或癌症,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中高齡患者服用高劑量維他命E後,反而會增加心臟衰竭疾病的發病及住院的機率。服用維他命E的人因為心臟衰竭增加13%;住院的機率反而比未服者多21%。
     
    研究者推測可能是高劑量維他命E干擾人體原有的天然抗氧化劑功能。並強調這項研究是針對高劑量化學合成維他命E,但吃綠色蔬菜和堅果等富含維他命E的食物,還是有益健康。




    ▍  人造仿製的營養品

    為何長期補充維他命結果似乎有問題,原因是目前使用之維他命補充劑,幾乎都是化學合成而成的。例如維生素C是先將葡萄糖經過發酵後再加入丙酮氫氧化鈉等化學反應最後經過酸的催化重組而成稱為抗壞血酸。
     
    而多數的礦物質補充品則是無機礦物鹽,大多是將礦物純化加工或與化學物反應而成各種化合物,如碳酸鈣從是從白堊礦石中加工成的。
     

    食物和非食物形式的維生素原料
     
    維生素

    人造維他命的蓬勃發展是因為成本非常的便宜,大多數的維他命原料是來自石油萃取物、煤炭瀝青衍生物卻可以宣稱是天然食品,因為石油煤炭也是天然物。但事實上這些產品不是從植物做成的。
     
    真正是天然食品應該是植物來源的,通常是櫻桃、紫花苜蓿的、紅蘿蔔、玉米、葡萄柚、檸檬、營養酵母、米糠、大豆和柑橘檸檬類等。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市場
    大多數強調是天然食品者,也幾乎都是將化學合成維他命混合於天然植物以提高營養的劑量並降低成本。
     

    但這些形式並不適合生物體利用,因為在天然狀態下營養素是存在於食物中,以分子鍵與其他食物因子(包括蛋白質、酵素、碳水化合物、脂質、生物類黃酮等)相連接,人體消化過程需要一個遞送機制,藉由食物因子來提供運輸的載體,才能吸收傳送到血液內與特定細胞內。
     
    分離純化的化合物沒有與這些因子結合,人體很難識別不能充分地被吸收,生物的可利用性非常低,大多數身體利用比例在5%左右,很少有超過20%。這就是許多科學家和醫生建議服用高劑量補充劑的原因,也常戲稱是生產昂貴的尿液。



    ▍  體內營養遞送系統

    吸收率是一個被經常濫用的名詞。市面上營養品廣告訴求許多強調產品之吸收率。但是,腸胃吸收並不是身體使用營養的全部過程。生物利用率涵蓋了腸胃吸收、血液停留、肝臟同化作用和細胞利用。除非補充劑在以上所有這些因素上的效能都高,否則它對於人體的益處會非常低。
     
    如果純化的營養素已經被吸收到血流中,但不能被組織器官(比如肝臟)同化,那麼它對人體的益處將非常小,甚至幾乎沒有。如果補充劑不能被同化,那麼它不可能被保留或者利用。

    在細胞內部,營養物質通過一個轉運系統進行定位,蛋白質內存有胜肽訊息「導航系統」將營養物質遞送到被利用的精確位置。這意味著純化的營養物質有可能無法被吸收,當它們進入人體時沒有相應的機制來對它們進行定位,因而人體不能識別它們。因此,它們沉積在錯誤的地方(這能導致嚴重的問題),或者從人體中被排出體外。
     
    另一方面,食物型態營養物質借助蛋白質「司機」被遞送到那些需要營養物質的細胞,並且在細胞內被更加特異性地遞送到正確的位置。最初描述這種使用蛋白質的複雜系統的科學研究,布洛貝爾(GUNTER BLOBEL)獲得了199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天然
    (圖片來源:pixta)
     

    ▍  身體之生理反應

    以食物分子的形式之營養素可被完全地吸收及配送,且可大量地遍布在身體的各部位。

    如果不是複合形式之物質會被視異物,並引起身體的防禦反應,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熟食上(非生食)。這樣的反應會阻礙物質進入組織及細胞。此種引起身體的防禦動作,會自然地減少對此種物質的吸收。也就是說僅有少量的純化營養品可抵達細胞外液,極少量可真正抵達細胞內液或分泌液。在少數健康的人體內,該防禦動作並非如此嚴謹,以致於有較多的純化維他命進入細胞內。
     
    因營養缺乏的人雖然可以由純化營養品獲得某些益處,但他們身體所消耗的將等同於其所獲得的。當他們復原後,他們的腸胃也許會開始對這些化學營養物產生過敏反應。
     


    ▍  食物不單純是物質構造

    現在有些科學家發現生命是由具有特定編碼的能量形成的。它們越能夠與特定能量配合,它們的共鳴越大。活力持續越久,細胞越能夠複製到複雜性能量樣式。所以活著的植物與活力良好的共鳴:隨著時間這個活力「積累」在植物成為特殊複雜結構或是「結構訊息」。

    除了化學分析食物養分之外,我們已經開始確認食物的兩個特性。一個是其生命活力領域的生物能量光,是由細胞共鳴所散發的。該能量光是飲食的一部分,因為當我們吃新鮮食物,其生命活力就轉換給我們,提供我們味道以及補充能量。

    這些觀念與現代次原子粒子的物理理論非常一致,這些理論共同被認識為量子結構,在純量場,只包含訊息而沒有任何力量,並且能夠在一個非常小的容積,包含不可思議的訊息數量。

    你的身體需要所有三種特性:
    食物細胞的營養物質生命能量複合結構訊息來完成美好的一餐。
     


    ▍  還原食物狀態的營養

    自從維他命以及礦物質被確認為基礎營養到現在為止,大多以純化型態形式被使用來補充飲食之不足。然而結果並沒有預期中的好,甚至是以攝取「超高劑量」(遠遠大於正常食物可以供應的量)來增加效果,最後卻造成反效果。

    而這個問題終於有個合理的解決,是來自於第一個純化維他命C的人Szent-Gyorgyi教授在Szeged大學中,一個將他的觀念牢記在心中的學生薩雷(Andy Szalay),他移民到美國並且成為一個分析化學家。
     
    他想起自然中主要的合成過程就是成長,他開始探索,如先將目標物質併入到有機體本身,並且發現能夠保留這個程序建立食物狀態特質的收成方式,一種能夠以真正食物的形式來提供高濃度營養物質的方法,在這種真正的食物形式中,營養物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類脂化合物、酵素等成分鍵聯在一起。或簡稱為RNP生長還原自然法(Restore Nature Process),成功的產出高營養含量之食物型態營養素
     
    營養品
    (圖片來源:pixta)
     

    ▍  利益掛帥的食品工業

    食物形式的營養補充品雖然已成功量產且經數十篇國際期刊發表之臨床研究證實其優異性,至今已歷經20餘年之時間,但由於一般民眾在廣告薰陶下大多選擇知名且價格低廉的化學合成維他命,即使號稱純天然之營養補充品,也因為原料成本高昂且營養含量不高,為了市場需求最後也不得不添加化學合成維他命,以降低成本提高營養標示之劑量,增加銷售量。
     
    近期發生的許多有毒食品添加物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是因為添加的物質立即性危害性高而受重視,但其他的添加物與營養強化劑卻已默默累積在每一個食用者身上。要根本解決這些現象,除了供應者之良知外,最基本的還是消費大眾的觀念認知必須提昇,這需要相關專業人員及教育體系共同努力。
     


    ▍  迎向回歸自然的新世界

    地球暖化現象與慢性病的威脅已越演越烈,似乎讓自以為無所不能的人類失去控制,逼的我們不得不面對過去經濟掛帥講究速成不計後果所產生之後遺症。許多人開始認知自然與自身之關聯,進而享受自然運用自然協助自我恢復健康。
     
    只要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自然療法與樂活概念的生活帶來的改變,相信這股風潮將很快的如蝴蝶效應般席捲全世界。
     


    參考資料
    [1] 李世敏,吃的基因革命, 文經社出版, 2001
    [2] 維生素工作室,維生素全書, 商周出版, 2000
    [3] Robert Thiel, Ph.D., N.H.D, American Naturopathic Medical Association Monitor, The truth about vitamins in supplements, 2003
    [4] Peter Mansfield, THE STATE OF OUR FOOD,2000
    [5] 科學月刊,諾貝爾的榮耀-生理醫學桂冠,2005
    [6] Peter Mansfield, 21 CENTURY BREAKTHROUGH FOR REAL FOOD SUPPLEMENTS,2000
    [7] 
    Brian R. Clement關於保健食品你應該知道的事, 商周出版, 2011
     
     
    蕭順基
         英國RNP營養醫學研究中心 台灣辦事處 主任
         台灣發展研究院 傳統醫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亞洲研究院 自然醫學研究所 顧問
         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  理事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會  理事
         中國 一級/高級 公共營養師
         中國 一級/高級 健康管理師
     
     

    本文經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
    關於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
     希望我國能和其他世界各國一樣,至少有異類療法、同類療法、自然療法及傳統療法等四種醫學,而非一醫專政。
     
    提供多元自然療法的基本理念,強調「寓健康於平時」的重要性,平時即重視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諧親情及均衡身心,以期達到「人人醫學、家庭醫學、預防醫學」的境界。
     

    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的其他文章: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