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你的胖是因為濕氣重!溫水排濕3招最有效,2禍源堆出內臟脂肪「水果也中」
單純的斷食流程,如果沒有將痰濕的特性納入,成果不好就不令人意外。從除痰濕觀點調整斷食,不僅能減重,還能預防痰濕造成身體百病!特別是台灣人在看中醫的時候,很常被告知說「你濕氣重」,可是就不太懂這是什麼意思。其實濕氣重就是泛指痰飲水濕存在體內,如果積存在不同的地方,就會產生不同的病症。
早安健康
2024/03/03

樂活養生
【節氣養生】「雨水」後降雨多、濕氣重 四神湯、薏仁助腸胃排濕
在大地回春變暖,冰雪解凍融化之後,空氣也開始變得比較潮濕;與此同時,雨量也慢慢增加。
卓文雄
2023/02/17

樂活養生
過敏、皮膚癢、衣服還破小洞?除掉家中3位隱形室友這樣做
如果你在家中發現這4個微生物,那就表示你家已經太潮濕。這4個常見的「室友」分別是:衣魚、衣蛾、塵蟎與霉菌。
早安健康
2022/05/05

樂活養生
拒當「濕人」!免吃藥的好方法,中醫師教你1分鐘伸展排濕操
褚柏菁醫師指出,運動是排除體內濕氣的好方法,整天不動如山,濕氣排不掉當然就會沉積在體內。
早安健康
2022/05/03

樂活養生
三個NG飲食習慣滋養細菌黴菌、濕氣體質!中醫教這樣除體濕,速瘦10公斤又好孕
就算沒有要進行168飲食,晚上9點後也要做好水份管理,因為這也會影響體內濕氣。
早安健康
2022/05/02

樂活養生
變天關節就痛、頭昏胸悶覺得累?這些病反覆發作,都是體濕惹的禍-《去濕排毒加強版》
若為「濕熱體質」,通常會有身體沉重、口氣重、面上油光、頭皮出油、若有痘瘡易紅腫發炎、若女性分泌物則為黃臭黏稠樣;若是「寒濕體質」,則有疲累倦怠、身重乏力、怕冷易水腫、女性分泌物為無味色白等狀況。
今周刊-生活i健康
2021/03/08

樂活養生
侵入身體、偷走健康的賊 濕氣是怎麼來的?-《去濕排毒加強版》
由於濕氣是逐漸累積而來的,當病人身體出現問題而前來就醫時,代表受濕氣影響已有一段時日,所以在治療濕氣相關疾病時,通常顯得相對困難。
今周刊-生活i健康
2021/03/08

樂活養生
夏季三要:放鬆、養陽與除濕-《順時養生》
台灣夏天不但有越來越長的趨勢,而且益發濕熱難忍,想要安然度過夏日,「清心養脾」是不可少的四字養生要訣。
今周刊-生活i健康
2020/09/18

樂活養生
膀胱主一身之表,不通則痛!改善腰背膝疼痛的穴位保養法
百會穴是全身氣流交匯之處,也稱為「萬能穴位」。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頭頂有大量的血管、神經通過,隨時按摩百會穴四周,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沉重、預防頭暈、促進新陳代謝。
早安健康
2020/09/11

樂活養生
新冠肺炎、SARS都是風熱病!中醫3招養肺氣就是顧免疫
在吳明珠醫師看來,新冠病毒不完全攻擊肺,而是看五臟六腑哪一個最弱就在哪邊出現症狀。這些侵犯各處臟腑的情況,就是肺主導循行全身的「衛氣」,在哪個地方較弱,風邪就往哪裡去,因此簡單地說,養好肺氣就能抵禦這些外來物的侵襲。
早安健康
2020/06/12

樂活養生
嘴唇乾裂、易水腫也是脾胃差?中醫師2食療除體濕消積食
中醫的脾是消化系統,開竅在嘴唇,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嘴唇通常會長年乾裂,在中醫看來就是脾陰不足,也就是腸胃的精華、水分等的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
早安健康
2019/10/07

樂活養生
夏末秋初最要健脾袪濕!中醫師必推祛濕明星:薏仁水
中醫師必推的明星食材就是健脾祛濕、利尿消腫的薏仁,加水煮成薏仁水即可飲用;如果覺得一成不變,路志正中醫師建議加上清熱解暑的綠茶一起沖泡,別有一番風味。
早安健康
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