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亂吃!止痛藥、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 一文看懂三者作用、差異

別亂吃!止痛藥、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 一文看懂三者作用、差異

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王凱平醫師表示,止痛藥、消炎藥、抗生素的作用完全不同,用錯藥不僅可能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延遲傷勢癒合。

健康醫療網

2025/04/02

瀏覽數 1,014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認為所有能止痛、抗感染的藥都可以「消炎」,其實是錯誤的用藥觀念!止痛藥、消炎藥、抗生素是常見的藥品,許多人習慣將它們統稱為「消炎藥」。

對此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王凱平醫師表示,實際上這三類藥物的作用完全不同,用錯藥不僅可能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延遲傷勢癒合。

▍止痛藥緩解疼痛、抗生素有殺菌作用 僅消炎藥可抑制發炎反應


止痛藥、消炎藥、抗生素的作用和適用情境都不相同,王凱平醫師也為大家列出了三者之間的差異:

 

✔ 止痛藥

 

目的為減少疼痛,但不影響發炎反應,多用於緩解頭痛、肌肉痠痛、術後疼痛等。

 


✔ 消炎藥

 

可以抑制發炎反應,緩解腫脹與疼痛,多用於治療運動傷害關節炎慢性發炎等。

 


✔ 抗生素

 

有殺菌或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與發炎並無直接關係,多用於治療細菌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發炎也是身體修復的一部分 消炎藥用錯有「這影響」!


當受傷或進行手術後,醫師可能會開立止痛藥或消炎藥幫助減輕傷口帶來的不適。不過王凱平醫師指出,雖然消炎藥能夠減少腫脹與疼痛,但同時可能延遲組織的真正修復。

 

醫師舉例,運動傷害治療中常用增生注射(Prolotherapy)、高濃度葡萄糖、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T(血小板凍晶)等療法,核心機制是利用人體自身的發炎反應來啟動組織修復。就有一位運動員在接受PRP治療膝蓋韌帶撕裂傷時,使用了含有消炎藥的貼布,導致原本應增生的組織修復效果不佳,後來額外注射第二劑PRP,且未再使用消炎藥才順利恢復。

 

王醫師說明,「發炎反應」是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會在受傷後啟動,能清除受損細胞並促進組織再生;過度抑制發炎反應,雖然短期內會感覺比較舒服,但也可能減緩身體修復的速度,甚至對長期恢復造成影響。

 

尤其在進行增生注射等療法後,切記不要使用消炎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醫師也提醒民眾,務必釐清止痛藥、消炎藥和抗生素的真正用途,避免發生錯誤用藥的情況。

 

 

原文經健康醫療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退燒止痛藥怎麼挑才不傷身?名醫曝「2常見藥物」藥效、副作用評比

 

2. 不是所有的頭痛都要靠止痛藥治!醫師揭露真正有效用藥準則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健康養生新聞資訊網路媒體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 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