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告白 :是誰在無聲地哭泣?

醫師告白 :是誰在無聲地哭泣?

根據醫學推測,你能脫離呼吸器,活著走出醫院的機率微乎其微。你在無聲地哭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因為醫院會盡一切可能維持你心臟的跳動。

天下雜誌

2019/11/16

瀏覽數 54,152



文/吳育政
 

我曾在內科加護病房擔任五年的主治醫師,那段期間每天晚上我都在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癒病人?第二,有些病人已經無法治癒,必須永遠躺在醫院的病床,依賴
維生設備,這是病人想要的醫療嗎?如果換成我是病人,這是我想要的醫療嗎?
 
一位八十五歲的
失智阿公,因為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導致呼吸衰竭,入住加護病房。在治療後,病情改善,成功脫離呼吸器及拔除氣管內管。他平常最好的狀態就是給予氧氣,但還是很喘。
 
我告訴家屬,依據醫學推測,如果再次呼吸衰竭插管的話,恐怕得要終身依賴呼吸器,建議是否考慮簽署「不插管同意書」。家屬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於是沒有人敢簽同意書。
 
兩個月後,阿公再度因末期肺病被插管、接呼吸器,住進加護病房。三週後,轉入呼吸照護中心。再六週後,轉入慢性呼吸照護病房。一如先前所料,阿公始終脫離不了呼吸器,拖一年後,家屬都後悔當初做了錯誤的決定。再過兩年半,阿公死了,總算脫離呼吸器,離開醫院。
 
呼吸器
(圖片來源:bixabay)
 
這是一個真實的悲劇。雖然家屬有責任,但是健保給付制度也是幫凶。
 
一位醫界前輩告訴我,健保實施前幾乎沒有這些問題。當時病人入住加護病房,三天後家屬收到要繳納醫藥費的帳單,就會做出決定。
 


▍健保給付制度也是幫凶
 

目前,病人住在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專業的醫師及護理師照護,自付額是健保給付費用的十分之一,只要約一千多元。
 
如果離開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請全天的
看護至少就要兩千元以上。如果符合重大傷病的項目,例如呼吸器使用超過二十一天、重大創傷、罹患癌症等,加護病房的自付額就是零元。這樣不管在加護病房住多久,就只要付尿布錢。
 
在這位阿公身上,健保花費了大約五百多萬元。在慢性呼吸照護病房期間,每個月家屬必須自付三萬元照護費。因為阿公每個月可以領榮民終身俸兩萬多元,所以家屬覺得還好。
 
而我最在意的是,阿公有沒有在受苦?他有因病痛而哭泣嗎?我不知道。因為他被插管無法發聲,失智意識不清、無法表達。
 
臥床
(圖片來源:istock)
 
今天像阿公這樣的病人在哭泣嗎?也許有,但是你被插著氣管內管,接著呼吸器;四肢被約束,防止你自拔管子。根據醫學推測,你能脫離呼吸器,活著走出醫院的機率微乎其微。你在無聲地哭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因為醫院會盡一切可能維持你心臟的跳動。
 
------------------
 

✔小辭典-呼吸照護的四個階段
 
健保將呼吸器依賴的病人,自急性治療到慢性照護,分成加護病房、呼吸照護中心、呼吸照護病房、居家照護,共四階段。
 
第一階段:
加護病房,屬於急性的醫療照護。當病患的急性醫療問題已治療完畢,只剩脫離呼吸器的問題,在照護21天後將轉往呼吸照護中心,繼續嘗試讓病人脫離呼吸器。
 
第二階段:
呼吸照護中心,照護天數最長是42天。之後仍無法脫離呼吸器的病人,需下轉到呼吸照護病房或轉介到居家照護服務。
 
第三、四階段:
呼吸照護病房,醫師根據病人的病情持續呼吸治療照護,或轉介到居家照護服務。

 
原文經天下雜誌同意後轉載,
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1. 陳秀丹: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2.
「再繼續治療,我就要告你們!」拼了命地延長死亡的時間,是愛還是報復?



關於作者-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華文世界最優質的財經雜誌

每個關鍵時刻,「天下」都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態度,試圖為台灣在世界前進的潮流中找到定位,為企業因應政經巨變找到出路,為領導人與中產階級搭起溝通的橋樑,為台灣追求一個美好而公平的社會。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