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是否有尿失禁嗎? 一分鐘自我檢測在家就可以做!
懷疑是否有尿失禁嗎? 一分鐘自我檢測在家就可以做!
擔心有尿失禁症狀的人,可以透過自我檢測評估表,若發現自己有以下狀況,只要符合一項,建議盡快就診,讓醫師或復健師幫助您,盡早治療,減少生活的不便!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4/11
瀏覽數 89,468

文/趙光鹽
尿失禁雖不是嚴重的疾病,但是一旦出現尿失禁的情況,就容易情緒低落、憂鬱、影響生活作息以及人際關係,臨床上對尿失禁的定義是:患者無法自我控制,當進行大笑、咳嗽等增加負壓的動作時,尿液無法控制地滲出。

(圖片來源:photo AC)
女性容易因為生育跟老化的關係,造成骨盆腔鬆弛,導致女性發生尿失禁的機率高於男性,因此,尿失禁也成為長者女性常見的症狀與困擾。
有尿失禁的患者也不需太過擔心,輕微的尿失禁可透過膀胱訓練,或定時排尿訓練等復健方式,逐漸改善尿失禁的狀況;較嚴重的尿失禁情況,醫師則會建議透過藥物或是手術的方式改善。
由於科技的進步,尿失禁的手術大多以微創手術的方式進行,傷口小,復原快,手術成功率高,併發症跟副作用也比較少。
尿失禁引起的原因以及種類分為以下幾種:
- 應力性尿失禁:
進行腹部用力的動作時,例如咳嗽、跳躍、下樓梯、抬重物時都會有漏尿的情況。
主要引起的原因是,骨盆腔肌肉韌帶損傷或萎縮鬆弛所引起,大多發生在生產後或停經後的婦女,發生的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25%發生在50~65歲之間,可透過復健、藥物或是手術改善。
- 急迫性尿失禁:
有急迫性尿液感,但來不及到廁所尿液就排出來,此類患者主要因膀胱肌肉痙攣引起,大多數找不到明確引起的原因,常發生在急性或慢性尿路感染、不穩性膀胱,以高齡者居多(39.3%為65歲以上),治療方式大多以藥物與復健為主。
- 混合性尿失禁:
應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兩種都有的狀況,稱為混合性尿失禁。
- 滿溢性尿失禁:
造成原因為膀胱收縮無力,膀胱脹滿尿液後,尿液才經由尿道慢慢滲出。
大多是尿道受阻或通往膀胱的神經受損所引起,大多發生在糖尿病或中風後的患者,治療方式以藥物及定時排尿為主。
- 恆漏性尿失禁:
嚴重尿失禁,膀胱完全失去控制能力,完全無法控制排尿,主要造成的原因為尿道肌肉無法完全關閉,較常發生在尿路廔管或尿道組織嚴重受傷的患者。

推薦閱讀:
參考資料: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期刊
高雄醫學大學醫訊
郭綜合醫院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