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給曾有這樣念頭的你:其實,你已經努力過了-《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早知道就……」給曾有這樣念頭的你:其實,你已經努力過了-《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若認真回頭看看那些令我們後悔的事件,會發現,當時自己並非真的什麼都沒做,也不是故意把事情搞砸;相反地,我們做的往往已是當下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選擇,或是已從許多不好的選擇中,選出比較沒那麼糟糕的來執行。
寶瓶文化
2017/07/13
瀏覽數 31,264
文/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有次演講結束後,一位先生到講台前來與我分享個人經歷。他說,兩年前癌症末期的老父親轉進安寧病房時,正逢他升上人事管理部門的經理。
他相當忙碌,找不到太多可以抽身的時間,唯一一次到病房探望父親,是正好要到其他公司開會的路上。
那天他心血來潮,買了杯父親喜歡的熱豆花到病房去探望爸爸。父親當時的意識狀態不甚清醒,因此他也只是坐在床邊與父親講兩句話,連豆花的碗蓋都來不及掀開就匆匆離去。
(圖片來源:pixta)
後來,父親在安寧病房只住了短短一個月就過世了。
「沒想到出社會的幾十年來,我最仔細看著父親的時候,竟然是他掛在靈堂上的遺照。」他有些感慨地說,「剛才聽完你的演講,我好後悔沒有多陪陪躺在病床上的他。我猜他也好想要我這個兒子多去看他,但是他的個性絕對不可能把這些話說出口,後來他神智不清,想說大概也說不出來了……」
「當時你正值工作的轉換期,所以忙到沒時間去探望父親吧?」我說。
「很忙是真的,但如果知道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其實再怎麼樣都還是可以抽出一些時間的……」
「唉,早知道當時如果_________,就好了。」
這大概是後悔最令人痛苦的部分吧。
無奈千金難買早知道,再多的金錢都換不回已逝的時光,當然也無法回到過去補救些什麼,這份無奈也就隨之轉為自責與無力感,深深地折磨著自己。
▍ 其實,你已經努力過
後悔不只出現在人生重大的分離事件上。
舉凡昨天晚上對父母親口出惡言,沒有在考前多念書,下班後應該多運動而不是吃下高熱量食物就躺著看電視,行經某個路口時應該多踩一下剎車或注意亮起的紅燈等,都容易讓人心生後悔。
其實,若認真回頭看看那些令我們後悔的事件,會發現,當時自己並非真的什麼都沒做,也不是故意把事情搞砸;相反地,我們做的往往已是當下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選擇,或是已從許多不好的選擇中,選出比較沒那麼糟糕的來執行。
(圖片來源:pixta)
就像那位後悔沒有多去探望父親的經理,其實,他也努力地在忙碌生活中選擇先穩定工作、照顧家庭,有時間再多去探望父親;而那些下班後只吃零食卻不運動的人們,或許是想在充滿壓力的一天後好好地放鬆、犒賞自己;與爸媽爭吵完卻感到自責的青少年,實際上是在當下覺得不被理解、不被接納,才以失控的情緒來表達自己的無力感。
我們並非沒有努力生活,只是沒有認真地活在當下。
我們可以選擇把力氣放在規劃未來,也可以用來檢視過去。但是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花太多力氣在計劃那些還沒發生的事情上,或浸泡在對於過去的悔恨中,將會剝奪自己認真而踏實活在當下的力氣。
那麼,怎樣才能減少讓自己後悔呢?
▍ 後悔了,然後呢?
讓我們再次回到那個一片寂靜的演講現場。
正當大家陷入充滿無奈的沉默時,我又追加一題:「在兼顧現實生活與工作的情況下,現在的你可以多做些什麼,讓自己在未來比較不會感到後悔?」
台下的聽眾們紛紛開始專注思考,並寫下目前生活中能做、想做,或過去一直忘了去做的事。
卡在「不知道該做什麼,覺得無法動彈」的情境裡,經常會讓人以為自己真的是沒有能力的。因此,當人們聽到「原來在兼顧現況下,其實多少還是可以做些什麼」的時候,就會重新擁有行動的力量。
思考未來,可以讓我們充滿行動的希望;檢視過去,可以幫助我們修正行動的方向。然而,唯有認真活在當下,才能讓我們更真實地去經驗生命正在遭遇的事情,也避免未來產生更多後悔。
後悔的正向意義是,它能幫助我們看到當時自己重視的是什麼。因為當時的你認為某件事情是更重要的,所以你選擇了去做那件事情,只是現在的你回頭看,會發現那個決定對現在而言好像不是最好的,如此而已。
因此,後悔也提供了一種檢視的作用,因為有了對過去的檢視,才能讓我們在「現在」做出更適當的行動。
如同那位到台前來與我分享故事的經理,檢視這段令他後悔的經驗後,他發現原來「途經醫院的路上很想念父親,看了看手錶還有一些時間,所以抽空買豆花去探望他」,就是活在當下的行動。
幸好當時有做了這個決定,雖然那個重要的會議因而遲到了一些,卻多了幾分鐘與父親相處的珍貴時間。
有些人很慶幸自己與父母吵架時,沒有說出更具攻擊性的語言;有些人則是覺得下班後至少有某幾天去散步運動;有些人很感謝自己曾經拒絕了某些不當的要求;有些人則曾經有過戒菸成功的珍貴經驗。
人生不可能毫無後悔,如果能將過去生活中覺得好的事情和經驗,拿到現在的生活中多做一些,相信可以有效減少許多未來令自己後悔的機會。
至於台下的聽眾都寫了哪些想做的事情呢?答案因為年齡與角色而有不同:
「今年的暑假,我要帶家人去日本玩五天。」
「下班後陪孩子聊天,跟功課無關的也沒關係。」
「我要多去陪伴在安養院的媽媽。」
「我們家以後吃飯時間不罵人。」
「我要少吃油炸的食物。」
「跟先生溝通時要減少故意揶揄他的語言。」
「我會把電動借弟弟多玩五分鐘。」
「我決定斬斷其他的桃花,全心專注在現任女友身上。」
「我要送給老婆一束二十年前求婚時欠她的花,等一下就去買!」一個爸爸站起來,大聲唸出自己寫在紙上的內容,逗得滿場大笑,還有熱烈的掌聲。
人生的確充滿著許多無奈,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未必能讓每個人(包含自己)完全滿意,也不可能事事順心。
然而,有朝一日當我們回頭看那些曾經歷過的事情時,若發現自己在過程中已謹慎思考,付出最大的努力,即使結果未能盡如人意,也無須悔恨或自責,更不需要對現在的自己感到愧疚。
因為,你已經盡力了。
【情緒覺察】
1. 思考未來,可以讓我們充滿行動的希望;檢視過去,可以幫助我們修正行動的方向。然而,唯有認真活在當下,才能更真實地去經驗生命中正在遭遇的事情。
2. 後悔的正向意義,是幫助你看到當時的自己所重視的是什麼。
3. 若你已謹慎思考過,也付出最大的努力,即使結果未能盡如人意,也無須責備過去,更不需要對現在的自己感到愧疚,因為你已經盡力了。

《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作者/胡展誥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