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家屬的「捨不得走」、一邊是患者的「不想再拖」-《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一邊是家屬的「捨不得走」、一邊是患者的「不想再拖」-《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有許多家屬都不希望為患者做延命醫療,其原因大多是患者本人在失智症發病前就表示過拒絕延命。但還是有很多家屬會希望能打點滴。由於是勉強患者的身體再多活二至三個月,患者在過世時將會極度瘦小,僅剩一副皮包骨的狀態。(圖片來源/Freepik)

啟示出版

2025/07/25

瀏覽數 1,027


文/宮本顯二、宮本禮子

 

譯者/高品薰

 

 

在衰老及失智症的最後階段,經常會碰到高齡者說不想吃東西,或在餵食時不肯張嘴等情況。甚至有強行餵食後造成嘔吐的情況。

我所執勤的失智症病房,在這種時候,會和家屬討論接下來的營養規畫問題。當然這也是因為患者本人通常都已經無法言語。我會對家屬說:「不是問各位想要怎麼樣,而是請各位去推測患者本人會想要怎麼處理。」接著我會提出以下五種方法供他們做選擇。


1. 自鼻腔做經腸道營養

2. 自胃造口做經腸道營養

3. 中心靜脈注射

4. 末梢靜脈注射(也就是點滴)

5. 看本人還能吃多少、喝多少

 


最近有許多家屬都不希望為患者做延命醫療,其原因大多是患者本人在失智症發病前就表示過拒絕延命。因此,選項1、2、3就先刪掉,但還是有很多家屬會希望能打點滴。如果打正常量(一天一千至一千五百毫升),基本上就是一種半吊子的延命醫療,我會和家屬說明一天打五百毫升的方式。此時,一天五百毫升的點滴在水分及營養補給層面上可說已完全沒有意義,只能讓患者拖二至三個月的時間,這部分我會十分清楚地解說。


我們在這裡也來聊聊,到現在為止,一天打五百毫升點滴的患者,過世時會是什麼模樣。


首先,點滴自正常的一天一千至一千五百毫升降到五百毫升,患者的痰量明顯地減少,變得幾乎不必抽痰。因此患者也能從抽痰的痛苦中解脫。再來因為點滴減量造成的慢性脫水,會讓患者的意識慢慢陷入朦朧、昏迷,點滴減量二至三個月後,患者便會安詳地自然衰竭死亡。既不會發燒也不會浮腫。在開始點滴減量到患者離世的期間,家屬有足夠的時間來和親愛的家人告別。此外,少量的點滴也確實降低了家屬和看護們在事後怪罪醫師無作為的糾紛。即使是我,也非常擔心是否會遭到家屬非難,指責我是一個「連點滴都不給打的沒人性醫師」。


但是在這裡必須說明,由於是勉強患者的身體再多活二至三個月,患者在過世時將會極度瘦小,僅剩一副皮包骨的狀態。有些患者的體質,就算使用散壓床墊或頻繁為其翻身,也還是會長褥瘡。面對這些瘦骨嶙峋的患者,勉強他們配合我們的時間延後死亡,我心中感到萬分歉意。


因此時至今日,雖然有一日五百毫升點滴的做法,我還是不建議使用點滴。在歐美醫療中,無正當理由延後患者的死亡,會造成人道上的問題,因此不會對臨終期的高齡者施以點滴。經過旁人插手干涉,延後和提早一樣,都有非自然死亡的疑慮。在四十年前的日本,高齡者都是不打點滴,在家中安穩自然地投向生命的盡頭。

 

 

 

繼續閱讀:

 

1. 長照也能充滿光與希望!心臟名醫林芳郁失智5年 妻林靜芸出書談照護歷程

 

2.  安寧護理師陪病人走到最後,見證生死之間的強大力量 -《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

 

 

更多《不在病床上說再見》的文章:

 

不怕談死,怕的是「無法好好告別」-《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作者/宮本顯二、宮本禮子、譯者/高品薰
本文經啟示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啟示出版

啟示出版

出版社

專注於基督宗教、心靈勵志及身心健康的出版品,致力於傳遞更完整、正確的理解,像陽光一樣溫暖心靈,充實大家心靈,照亮前行的道路,帶來深刻的心靈成長。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