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談死,怕的是「無法好好告別」-《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不怕談死,怕的是「無法好好告別」-《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一直以來,我們醫師都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提起死,避免患者有過多的擔憂和想像,因為患者會感到恐懼。但實際上,就算提起死,很多高齡者其實並不會感到害怕。反過來,他們會對所謂的死亡提出很多看法和意見。(圖片來源/Freepik)
啟示出版
2025/07/24
瀏覽數 1,022

文/宮本顯二、宮本禮子
譯者/高品薰
一直以來,我們醫師都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提起死,避免患者有過多的擔憂和想像,因為患者會感到恐懼。但實際上,就算提起死,很多高齡者其實並不會感到害怕。反過來,他們會對所謂的死亡提出很多看法和意見。
有一位八十八歲的女性患者,因為膽結石而反覆引起膽的炎症,過著不斷進出醫院的日子。為了預防再復發,我向家屬說明接下來恐怕非得將膽囊摘除不可,家屬的回應是「由她本人來決定」。因此,團隊在和患者本人討論是否執行手術時,患者這麼說:「我已經活得夠長壽了,也沒興趣再活久一點,朋友也全都先走一步了,我還反過來希望他們快點來接我!」
我問她:「你都不怕死嗎?」她輕描淡寫地說:「一點也不怕,我那些死掉的朋友,偶爾還來我腳邊晃來晃去呢。」對死是十足的泰然處之。
此外,在告知來看診的失智症患者:「任何失智症患者在離死不遠時,會變得沒有食慾,但醫院會從患者的鼻子插管子、或是在肚子上開洞,用來把營養劑灌進胃裡;情況好的話還能再活上好幾年,不過那時候已經人事不知、沒有任何反應了。趁現在您還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時,先講清楚自己到沒食慾的狀態時,有沒有要做經腸道營養,對您也比較好。」
面對這個問題,少數人會回答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大多數人都認為:「不想被弄成那個樣子活著。與其那樣還不如乾脆地告別生命。我想要好好跟家人道謝後,死得其所。」即使罹患了失智症,他們仍能傳達自己的想法。
然而,沒有哪一個患者在聊過這個話題後感到沮喪害怕,相反地,他們紛紛說:「來得及講出自己的想法,實在太好了,這樣我就不擔心了。」高齡者對死亡的接受度,比我們想像中自然而不抗拒,那麼,在抗拒跟逃避死亡的又是誰呢?
我們這裡有一些來自高齡讀者們的意見。
▍上了年紀的人並不怕死
一個吃到八十六歲的男人了,腦子和身體各種退化現象都很嚴重,每天都覺得很痛苦又不安,但即使如此,我也沒有半點意思用醫療那些機器來延命。 —小鳩
▍我不怕死,怕的是受折磨
去年底,我也步入了老人裡的高年級班。想是還想跟幾個談得來的朋友再過一陣子愜意的生活,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死了也好。這一輩子,我也算什麼都經歷過了,對死是沒什麼好感到害怕的,但至少讓我免了那些痛,不要讓我受折磨到死。所以,要是能夠把病治好,回復到原來的生活,什麼醫療我都接受,但單純的延命措施我就什麼都不要了。
這些話我也有對家裡人說過,但年輕人對這種想法能瞭解到什麼程度,我是抱有一定懷疑。年輕人的思維和我們這些老人家總是會有落差。 —隱居的長鬚爺
▍延命迷思
孤獨渡日的老人才不會想要做什麼延命醫療。他們每天腦子裡都只想著:但願能夠快點解脫。 —YAKKO
▍想要死得像個人
幾年前,我在醫院的等候區聽到幾位老者這樣的對話:「吃到這個年紀,都已經不會怕死了。只是一想到不知道是會怎麼死,叫我想像我都怕。」
「是啊,像那樣滿身都是管子,拖累一家人的死法實在不堪。要死也要死得像個人吶。」
自那以來過了這麼多年,不知覺間我也到了那個年紀,也開始瞭解到什麼叫做「想要死得像個人」了。 —愛子
繼續閱讀:
1. 在人生還來得及的時候,把最想做的事寫下來並去完成 -《健康到最後:預防臥床,無憾善終的本事 》
2. 從極度痛苦中轉念重生!「安寧緩和」讓病人重拾生命的尊嚴
更多《不在病床上說再見》的文章:
• 一邊是家屬的「捨不得走」、一邊是患者的「不想再拖」-《不在病床上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