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間的「輩分」一直在變,不管之間有多少傷,歲月會促使你們和解

親子間的「輩分」一直在變,不管之間有多少傷,歲月會促使你們和解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親子之間,雖然因血緣產生的輩分不會改變,但心靈上的輩分其實是一直在改變的,只是我們常常認定血緣上的輩分是唯一的標準,進而忽略了心靈層面的輩份一直在變的事實。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2016/08/26

瀏覽數 36,366




輩份可改,真愛永存。

8月上旬,家人轉給我一個通知,發文單位是台南某區公所,通知我去辦領取重陽敬老金的手續。霎時之間,我有點愣住,什麼?!我居然跟九九重陽敬老扯上關係了,怎麼可能?!
 
平常,當我想到九九重陽,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都是那些白髮稀疏,臉上長滿壽斑、行動不便、眼神空茫,面無表情的坐在輪椅上或是家門口的老人家。

難道我的輩分已經有這麼高了嗎?在我的原生家庭裡,本來只有我的母親是有領敬老金的,從此以後,我也有了……那,意味著我和長我20歲的母親,就從「她長我幼」變成同屬老人囉?這意味著什麼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親子之間,雖然因血緣產生的輩分不會改變,但心靈上的輩分其實是一直在改變的,只是我們常常認定血緣上的輩分是唯一的標準,進而忽略了心靈層面的輩份一直在變的事實。


║ 母親20歲,我出生
 

(圖片來源:pixabay)

我母親20歲生我,當她21歲時,我1歲,毋庸置疑的,她是媽,我是嬰兒,我們之間相差一個世代,我處處都需要仰仗她的照顧才能活下去。這個關係一直到大約我10歲時,有了微妙的改變,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她堅如磐石的地位開始動搖。

那是我小學四年級,我超級崇拜我的班導師,我母親當時也在那所學校教書,而且很受學生和家長的敬愛。

有一個晚上,我在寫數學作業,為了一個等號的位置,跟母親有了不同的意見,當我寫12x3+4x6+7x3=……我記得我的老師說等號要另起一行,我媽說不必……講了半天,我堅持我的老師是對的,沒有採納母親的意見,她當時沒再跟我說什麼,沉默地去睡覺,我感覺到她不太高興。

第二天,媽媽遇見我的班導師,就略帶玩笑的跟她說:「我女兒現在只聽你的了……」兩個知書達禮的女人寒暄了一陣子,表面看來和和氣氣,但我聽的出來當年才30歲的母親,話裡頭酸酸的,她發現自己在10歲的女兒心中有了競爭者,不再是唯一了。輩分的形式依然存在,但實質上的界線開始改變。



║ 母親35歲,我越來越叛逆
 

(圖片來源:pixabay)

進入青春期之後,我13歲,她33歲;我15歲她35歲……耳朵最常聽到的是一些七姨八嫂用誇張的語氣說:「哇,媽媽好年輕,跟女兒在一起像姊妹!」
 
我跟我媽媽聽到這話,各有滋味在心頭。她可能還滿高興的,我內心卻在嘀咕:「我看起來有這麼老嗎?」

「輩分」隨著青少年外觀快速的成長,變得更模糊。

少年時代的我是個冷調性的叛逆少女,我很少在檯面上跟父母起衝突,因為知道一陣雞飛狗跳之後,做晚輩的還是要認輸,那何必浪費時間爭執呢?

但私底下,我自有一套應變方式。

晚餐後,我不按父母期望的先做完功課去睡覺,我故意先睡,半夜起來做功課,同時偷吃泡麵。後來我發現櫥櫃裡的泡麵怎麼吃不完,永遠都有,我才明白是我媽知道我晚上起來唸書,她就一直悄悄幫我補貨,就這樣過完了高中三年。

我們都沒說穿這事,但我心裡很清楚,表面上,她對身為長輩這件事看似一直在讓步,不堅持我一定要照她的意見做事,我以為我得到更多自主權;但事實上,母親學會了跟青少年兒女的迂迴作戰策略,她仍是贏家,掌握著全局,我也喜歡這樣「不點破,保留模糊地帶」的關係。



 母親44歲,我飛得更遠
 

(圖片來源:pixabay)

輩分關係的另一次重大搖撼是我念研究所之後,我24歲,母親44歲,兩人都屬「成年女性」的等級,以今天很多人晚婚的狀況來看,有很多44歲的女人,孩子可能才上小學,而我母親要面對的是自視甚高的研究生,那幾年有關家庭重塑之類的心理課程正夯,我一知半解地開始探究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且很粗魯地把自己個性和生活中的不理想與不如意,一股腦兒地怪罪到父母身上。
 
我記得當年經常寫厚厚的萬言家書,來分析父母的思言行為如何影響到我,長我20歲的母親幾乎失去屬於「長輩」的一切優勢,逆來順受的承受我三不五時釋出的批判。

我也不像個晚輩,反而像她的輔導員似的。我至今很好奇那六七年當中,我父母的心路歷程是什麼。但我越成長,越驚訝父母的包容,我只記得我媽說過一次氣話:「我花錢讓你受這麼好的教育,難道就是為了等你來教訓我嗎?」之後我學著收斂很多。



母親63歲,我又回到小孩子
 

(圖片來源:pixabay)

在我43歲時,生命出現重大轉折,我忽然罹患重病,當時母親已經移民美國,知道我生病,63歲的她急速返國,全面負起了照顧我的責任,有一個晚上我身體疼痛呻吟,母親不知如何是好,就柔聲地問我:「告訴媽媽,你哪裡不舒服?我幫你揉揉……」
 
那情境完全把我帶回童年,媽媽帶我去看醫生,晚上哄我睡覺的場景,時光像是又回到5歲的我和25歲的母親。

63歲的她,回到母親的位置;43歲的我,是女兒,這個基於血緣的輩分曾經動搖過,模糊過,被拆毀過……但愛依舊在。




今年65歲的我和85歲的母親都要領敬老金了,在這個階段,我們相差的20歲,跟我出生時相差的那個20歲,已經很難相提並論了。
 
今天的我們倒像是老友,一起攜手度過人生的夕陽無限好,慢慢地走向永恆,在那裡,世間歲月和輩分的計算方式將不再具意義,曾經真誠地相愛過,可能是我們再度認出彼此的唯一印記了。




點此看心靈輔導老師-王漪,其他的熟齡見解>>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與心靈有約」主持人

Rosa 擁有超過三十年的心靈培育經驗。自一九八一年起,在隸屬于教育部財團法人的傳播機構「光啟社」製作「人格教育視聽教材」,舉辦訓練課程,並曾赴法國、西班牙接受創作、靈修與影視媒體相關訓練。 二〇〇〇年起任教聖心女中,主持「心靈有約」課程,著有《與孩子心靈有約:20 堂給大人與孩子的靜心啟蒙課》一書。 Rosa 以慧黠的眼光、幽默的筆調,描述晚年的生活與心靈。 她的幸福配方是-安全感、明朗的氣候和人際關係,還有心靈與物質的不匱乏。在安定的生活中,人不必很有錢,也可以活得幸福。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