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腎」利人生 掌握低蛋白、低磷、低鈉、低鉀原則

活出「腎」利人生 掌握低蛋白、低磷、低鈉、低鉀原則

營養師提醒,所謂的低蛋白飲食,不僅是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也會要求蛋白質的來源為「優質蛋白質」,例如蛋、奶、魚、肉、豆等。

養生小金孫

2016/08/03

瀏覽數 51,517



身為資深糖尿病患者的老劉,雖然都定時服用降血糖藥物與配合施打胰島素,但卻總是因為貪吃美食而不忌口,使得血糖的控制不盡理想,長期下來,導致腎功能退化,進而演變成末期腎衰竭。
 

醫師提醒,末期腎臟病患者中,有近4成為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隨著罹病時間增長,容易使得血糖或血壓控制不佳,長期如此會讓腎功能逐漸惡化,最終走向洗腎一途。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全球糖尿病患者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臺灣,糖尿病更已連續多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而糖尿病控制不當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其中,最為人知的併發症就是腎衰竭。

 

(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統計,全臺約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會因腎病變而接受洗腎治療。醫師進一步解釋,有很多食物都含有蛋白質,而蛋白質在體內代謝時會產生含氮廢物,身體機能正常時,含氮廢物可透過腎臟排除體外,可是一旦腎功能開始退化,含氮廢物無法排出,就會堆積體內造成腎臟負擔。



建議有輕微腎臟病或是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飲食方面應該要遵守:

1.低蛋白質
2.低磷
3.低鈉
4.低鉀的四低原則

 
才能夠有效減少腎臟的負擔,延緩腎功能的喪失。
 
營養師提醒,所謂的低蛋白飲食,
不僅是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也會要求蛋白質的來源為「優質蛋白質」,例如蛋、奶、魚、肉、豆等。
 
(圖片來源:pixabay)
 
在追求低蛋白飲食的同時,也可搭配低蛋白質的澱粉如:冬粉、米粉、米苔目等,或是選用油煎、油炒等烹調方式,都能夠達到補充熱量攝取的作用。
 
除此之外,
腎臟病患者若能減少攝取含磷量高的食物例如堅果類、全穀類、內臟類,乳製品等,便可避免皮膚反覆搔癢的情況;而咖啡、茶、雞精、人參精、運動飲料等含鉀高的飲品,也建議酌量攝取;少吃加工類食品,像是醃製品、煙燻類、罐頭等,或是減少番茄醬、豆瓣醬、沙茶醬、辣椒醬等沾醬的使用量,都可以達到低鈉的作用。



 



養生小金孫

養生小金孫

愛健康。愛養生

多年醫藥線記者經驗,注重健康也關心養生,希望能將正確的健康新知,帶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