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痠痛水腫、個性急躁,都是體內不平衡!痰濕、濕熱者的自我照顧法-《52週身體修復練習》
痰濕、濕熱都是體內「水」、「熱」不平衡所造成,飲食清淡、多運動流汗,都可以將過多的水分和熱量排出體外,改善身體上的不適。
時報文化
2023/12/24

樂活養生
氣血不足、循環不良?血虛、血瘀者的自我照顧法-《52週身體修復練習》
血虛型的人經常過勞、無精打采,應攝取能夠補血的食物來增強體力,保持規律的生活。血瘀者則可能膚質不佳,容易虛冷和血液循環不良,可以透過多喝水、伸展、泡澡或足浴提升代謝。
時報文化
2023/12/23

樂活養生
總是疲累無力、焦慮煩躁嗎?氣虛、氣滯者的自我照顧法-《52週身體修復練習》
氣虛的人屬於四肢無力、肌力不足的搖搖晃晃型,因為能量會很快不足,所以做任何事都不應勉強自己。氣滯者對壓力很敏感,往往很神經質或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可以利用香氣調整肝的狀態,促進氣的循環。
時報文化
2023/12/22

病症知識
漫遊症:突然忘了自己是誰就能擺脫壓力《記憶強化全攻略》
針對急性發作的記憶力喪失,目前並沒有普遍的解釋,有些專家則認為,這可能與大腦血流量減少有關。短暫性全面失憶症不會復發,但可能的觸發因素包括壓力、性交以及全身浸泡在冷水中。
時報文化
2023/09/22

樂活養生
教人煮咖啡比自己煮難得多了《記憶強化全攻略》
只要搭配身體活動,就可以記住某件事情。例如,若有人給你一串指令:撿鉛筆、開電腦、點蠟燭,並要你記住它們。這時,只要實際執行這些動作,你就能記下來了。這就是透過身體和肌肉活動的過程來強化記憶。
時報文化
2023/09/22

病症知識
額葉受損或退化,許多心智功能都會消失《記憶強化全攻略》
若額葉受損或退化,負責記憶的大腦區域就無法正常運作。例如,患有額顳葉失智症的話,對往事的回憶就沒那麼精確。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情況就更嚴重了,因為額葉受到破壞,所以會喪失大部分的記憶。
時報文化
2023/09/22

樂活養生
腸道和心理健康的密切關聯-《吃出好心情》
腸道和大腦間存在雙向交流,這條強大的訊號通路稱為「腸腦軸線」。對於人的存活,它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時報文化
2023/05/27

樂活養生
避免發炎、制伏憂鬱和焦慮,這些食物是最佳法寶-《吃出好心情》
證據一再顯示。食物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模式。避免發炎,大腦和心理都會受益,尤其是患有乳糜瀉這樣的自體免疫疾病。
時報文化
2023/05/26

心靈加油站
瀕死經驗「不可言喻」,臨終經驗是否如此不同?《聽懂臨終絮語》
在生命的終點站,我們是否註定必須遭遇平實語言無法企及的經驗? 這些經驗是否以某種方式阻止或干擾了左腦的功能,而字面語言功能的退化則造成了更多象徵性及「非感官式」的經驗?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當我們所愛之人,即將死亡......《聽懂臨終絮語》
我們以最後話語當作素材,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對這些話語、對我們所愛之人,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將最後話語和藝術結合,一方面讓在世者與往生者之間的大門保持敞開,另一方面也是紀念比我們先一步離去的親人。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向我們警示死亡的夢:所愛的人將不久於人世-《聽懂臨終絮語》
通常這些摯愛的人不止在夢中被看見,也能讓當事人以某些方式深刻地感受到,有些人甚至會說到某種觸摸的感覺,夢境不止為我們提供洞見,也是一座平臺,讓我們摯愛的人,無論是瀕死的或剛過世不久的,得以和我們溝通。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將臨終時,為何會看見已過世的摯愛親友來到身邊?-《聽懂臨終絮語》
假使你聽見親愛的人談起已過世的親友,或是和那些親友交談,不妨提出問題,並完全融入那一刻。這些重逢往往充滿喜悅,不但能為臨終者帶來寬慰,也能讓身旁的人、了解當下狀況而且並不害怕的人安心。
時報文化
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