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和心理健康的密切關聯-《吃出好心情》

腸道和心理健康的密切關聯-《吃出好心情》

腸道和大腦間存在雙向交流,這條強大的訊號通路稱為「腸腦軸線」。對於人的存活,它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時報文化

2023/05/27

瀏覽數 5,132




文/德魯・拉姆齊醫師


腸道和心理健康議題有許多共同點,一來不容易治好,也不方便跟人談論;而兩者間的關聯我們也才剛剛了解。朋友、家人甚至是專業的照護者也會認為是病人想太多了,因為許多症狀有明顯的重疊,其他人也難以理解。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大量的動物試驗顯示,腸道和大腦間存在雙向交流,這條強大的訊號通路稱為「腸腦軸線」。對於人的存活,它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胃腸道是數億個神經元的家,後者能在毫秒間傳送訊息至神經系統

這種能力有其優勢,在神經元的不斷溝通下,大腦便知道你吃飽了,不應該再放縱自己而吃下第四個甜甜圈。吃有礙消化的東西,像是毒素或病原體,腸道會立刻將此訊息傳遞到大腦,使之做出嘔吐或
腹瀉的反應,以擺脫那些侵略者。

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精神益生菌》的作者約翰.克萊恩(John F.Cryan)表示:「腸道與大腦的交流非常重要。體內保持平衡和穩定,身體和大腦才能以最佳狀態運作。這種雙向訊號的交流,就像豪宅中的景象。在英國影集《唐頓莊園》中,有錢的主人住樓上,掌控周遭的一切,而僕人和工人住樓下,照顧主人的需要。」

「樓上和樓下的人需要彼此才活得下去,」他說:「從遠處看,他們各過各的,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樓下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樓上的起居,反之亦然。腸道和大腦的關係也有類似的情形。」






早在一九○○年代初期,科學家就看到這些交互作用。當時,治療消化性潰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切除部分或全部的胃。確實,潰瘍的症狀有所緩解,但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也提高了。

動物實驗也顯示出類似的跡象。研究人員移除部分腸道,以限制胃腸道與大腦的交流,老鼠會出現恐懼、壓力反應和認知問題;這些症狀跟憂鬱和焦慮也有關。

胃腸道發揮作用,人類才得以消化和吸收每天攝取的食物;沒有腸道,我們就無法獲得生存所需的營養,更不用說茁壯成長了。但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也是哺乳動物最大的
內分泌器官。

它也負責免疫反應,調節促炎分子在身體和大腦中有效運作的時間、位置和方式。信不信由你:它也是數百萬神經元的家,除了大腦之外,神經元數量最多的地方。


 


總而言之,胃腸道是非常奇特的器官,它持續不斷地跟大腦來來回回聊天。不過,它無法單獨運作,要靠微生物群傳遞正確的訊息到大腦。胃腸道內有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細菌、古菌、真菌、病毒等。科學家愈深入研究腸道和大腦的互動關係,就更加證實,飲食的確有助於我們管理心理健康。

在憂鬱和焦慮的研究中,這項新發現令人興奮。透過飲食,我們就能改變體內的微生物群。



繼續閱讀:
 
1. 不只腸道出問題!發生率逐年增加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2.
睡眠作息不正常,腸道失衡小心致癌!
 

更多關於《吃出好心情》的文章:

 

      

大腦

吃出好心情

作者/德魯・拉姆齊醫師
本文經時報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時報文化

時報文化

出版媒體

華文世界第一家股票上櫃的出版社。 出版品種類繁多,包括:經典文學、大眾文學、人文科學、史哲文化、生活品味、商業財經等。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