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大腦退化疾病:帕金森症-《疾病,從大腦失衡開始》

常見大腦退化疾病:帕金森症-《疾病,從大腦失衡開始》

其實如果能在疾病的早期就積極的介入,就很有機會可以延緩病情,甚至達到逆轉的效果。

新自然主義

2019/09/15

瀏覽數 25,018



文/李政家

帕金森症是由於人體中負責分泌多巴胺的中腦細胞退化,導致基底核缺乏多巴胺而無法正常運作而形成的疾病,這是很常見的一種腦部基底核退化性病變。

因為基厎核在大腦運作中就是掌管意念和產生動作的匝道管制口,在缺乏多巴胺的時候,匝道囗就無法打開,這會造成患者動作和思考緩慢的情形。西醫對於帕金森症患者的治療通常只能依靠藥物或是開刀植入控制晶片做治療。

其實如果能在疾病的早期就積極的介入,就很有機會可以延緩病情,甚至達到逆轉的效果。早期的帕金森症雖然症狀不明顯,但仍然有跡可循,我提供下列六點注意事項,讓大家可以做簡單的自我判斷,看看中腦是否有退化跡象而影響到多巴胺的分泌,以及多巴胺分泌減少的早期徵兆:


 
駝背
(圖片來源:pixabay)


1.是否逐漸駝背

由於源自中腦的第三、四對腦神經會控制眼球上下移動的肌肉,中腦退化時會影響到眼球該有的正確位置,使得眼球會往上偏離中心位置,導致眼睛直視前方時,身體會產生反射性的駝背(見八十八頁「眼球位置偏移造成姿勢變化」)。


2.易怒

我們的中腦會直接連結到情緒中樞,所以中腦發生退化時就產生過多的訊號到情緒中樞,導致情緒容易暴衝。


3.怕光、怕吵

中腦是人體聲音和光線訊號的中繼站,當中腦退化時,就無法處理過多的聲音和光線,導致情緒中樞的亢奮,而產生情緒性的反應。





4.間歇性失眠

中腦的甦醒中樞若是偵測到體內血液循環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就會讓我們自動醒過來。當中腦退化時甦醒中樞就會變得比較敏感,同時因為人體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大約是每兩個小時左右在循環運作,就使你進入睡眠後大約兩個鐘頭又會醒過來,醒醒睡睡無法一覺到天亮。


5.單側肢體肌肉經常性的抽筋,或單側眼皮經常性抽動

起因於基底核缺乏多巴胺,導致對側肌體肌肉或眼皮控制異常。


6.表情僵硬、嚴肅、缺乏熱忱、容易有負面情緒

由於長期缺乏多巴胺,整體臉部肌肉反應變慢,無法有效的表達情緒,對事物的理解相對悲觀。


 
繼續閱讀:
 
1. 
自古即有「巴金森氏症」 中醫怎麼醫?氣要動 泡澡、針灸、飲食助行氣
 
2.
【日常照護】巴金森氏症的日常照護

 


更多《疾病,從大腦失衡開始》的文章:  
 

大腦
疾病,從大腦失衡開始
作者/李政家
本文經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新自然主義

新自然主義

出版媒體

「新自然主義」從人的身心靈健康出發,追求對自然的尊重與學習,進而回歸到對本土既有智慧的認識與傳承,並尋求大自然與人的新平衡點。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