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率第一的高齡住宅!老了、失智也能冒險如「初戀」
入住率第一的高齡住宅!老了、失智也能冒險如「初戀」
「高齡住宅裡很多人插著管子、躺在床上,照顧起來方便,這真的好嗎?」下河原帶著質疑,改變做法,希望在賺錢之餘,「要做一個讓每個人都覺得生活很幸福的住宅。」
天下雜誌
2019/07/01
瀏覽數 21,353

文/陳潔
有一天老了,你想要怎樣的家?有朋友、有個人空間,能自己決定,也有人遠遠關照。日本銀木犀高齡住宅不為照顧而限制生活,創造社區與長者的自然互動,組成每人都幸福的家。
接近中午,東京近郊的千葉縣浦安市,一向靜謐。但在高齡住宅銀木犀裡,不斷傳出熱鬧的歡笑聲。千葉縣出生長大的銀木犀社長下河原忠道,正在用全新的創意回饋鄉里,讓長者們在人際連結中找到慢老的樂趣。
門口擺滿各式各樣的糖果,這裡是45位爺爺奶奶的家,也是附近小學生最愛的地方。88歲的住戶式守悅子偶爾會擔任店長,坐在收銀台看著孩子們嘻鬧,互動裡流瀉出滿滿的人情味。(延伸閱讀:爺爺也能跟全家同享壽喜燒!照護餐軟硬分級,老後仍「有滋有味」)
再往內走,室內裝潢以淺色木頭打造,乾淨而明亮。沒有多餘的擺飾,幾張大圓桌加上大片玻璃窗,中午時化身餐廳,住戶和客人共餐;下午小朋友放學後,則是孩子的玩樂場;每週還有瑜伽、舞蹈課程固定在這舉辦。
▍創造鄰里想來的空間
住在銀木犀的爺爺奶奶們,約七成患有失智症。這種社區活動中心的設計,讓他們就像管理員,隨時都在,每天都能和不同的「家人」相處。
這是下河原的小巧思。因為老人腳不方便,就廣邀眾人來「作客」,「與其刻意創造活動,不如自然地創造空間,就能讓大家跟住民一起互動。」
銀木犀是日本連續兩年入住率第一的高齡住宅,目前有12個據點。要住進銀木犀,一個月約20萬日圓。下河原說,現在已有賺錢,但未來目標擴增到20間,才算穩定。
下河原說,銀木犀的花語是初戀,他希望看到每個人都很開心。(邱劍英攝)
48歲的下河原並沒有醫療背景,他出生鐵工業家族,以生產薄鐵板為主。下河原在創立銀木犀之初,就因此減少了大量的建築成本。
作為一個企業家,下河原看到日本的高齡現況,進而參考各國高齡住宅的做法,發現丹麥在1990年代後,改變把高齡住宅當監獄的做法,提倡「老年住宅環境是生活的一部份」,而日本也跟進。
愈自由,其實愈難管理。「高齡住宅裡很多人插著管子、躺在床上,照顧起來方便,這真的好嗎?」下河原帶著質疑,改變做法,希望在賺錢之餘,「要做一個讓每個人都覺得生活很幸福的住宅。」
因此銀木犀最大宗旨,就是給予老人自主空間。日常生活裡,如吃飯、端餐盤、洗衣服等,非必要時,都得自己來。(延伸閱讀:這個科技園區裡的日照中心 怎麼讓老人「上班賺錢」?)
▍失智不是世界末日
沒有太多的生活限制、醫療介入,食物也沒有特別調整。因為相信老了、失智了,還是有很多能獨立完成的事;老人也會因工作而有成就感,願意不斷嘗試。
例如糖果屋,一個月就能創造50萬日圓的收益,不時有爺爺奶奶願意充當店長,結帳動動腦。下河原說,五月中在不遠的船橋市,新的銀木犀據點也將落成,一樓更直接作為小火鍋店,讓住戶們能當店員、一起參與付出。
一般人綁手綁腳的擔憂,例如老人受傷、跌倒,下河原說自己想都沒有想,銀木犀希望能分擔風險,而且「老了、失智不代表沒有冒險權利。」
下河原也發現,日本社會對於失智症的偏見愈來愈嚴重。「很多人覺得得失智症就完了,其實失智症惡化很大的原因是環境,不改變周遭的態度,他們是不會快樂的。」(延伸閱讀:跟不上也好玩!超夯「練腦操」戰勝失能,日本最大航空公司都採用)
愈自由,也許愈難管理,但老人、失智了,也還是有很多能獨立做到的事情。(邱劍英攝)
因此,下河原與失智症病友團體合作,推動「失智症VR體驗會」。只要戴上VR眼鏡,就能體會失智症患者的日常:忘記自己在哪、眼前的影像消失等。親身體驗,刻板印象不攻自破。
從2017年舉辦至今,失智體驗會已超過3萬5千場,一場動輒20到50萬日圓,不少企業、醫院、照護機構都願意贊助支持;海外合作也不少,五月在台灣就有3天展期。
銀木犀打破高齡住宅的傳統,不再處處為了照顧而限制老人,在營運效率與老人需求上,透過溫暖人情味取得平衡。「銀木犀的花語是初戀。我喜歡看到每個人都很開心,這是最讓我快樂的地方,」下河原說。
原文經天下雜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1. 201982歲登蘋果大會!高中學歷、至今單身,若宮正子「為大家帶來勇氣」
2. 「還好我有得癌症!」葉金川活回學生時代:玩到人生最後一天
3. 「張曼娟:他怨我恨我,我沒遺憾
4. 「阿茲海默症有救了?讓醫生也驚奇的逆轉失智療法
5. 「聖人」王建煊的退休人生 賣房捐錢,照顧無子女的老人
推薦閱讀:

關於作者-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