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無圍牆、自由進出,就像真正的家!日本葵照護的模樣(下)-《不被束縛的晚年》
為什麼失智長輩會想要逃跑?因為被限制了,因為跟周遭的人和環境不熟悉,因為他覺得這裡不是他的家,所以本能上,每個人都會想要逃跑吧。( 圖/photo)
商周出版
2025/02/07

長期照護
無圍牆、自由進出,就像真正的家!日本葵照護的模樣(上)-《不被束縛的晚年》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必須住到一個老年公寓或是機構,你會希望住在哪裡?或是,想像一個臺灣的日照中心或長照機構,你會想到什麼環境?我們傳統的、柏拉圖式的都會印象,一個大家嚮往的機構,可能是空間非常大,非常新穎( 圖/photo)
商周出版
2025/02/06

社會資源
聲請監護宣告的好處,三則實務案例告訴你
預防勝於治療,監護宣告就是預防糾紛的工具,也是幫助生病的家人守住財產的工具;同時,也能保障主要照顧者。甚至長輩沒有失智,只是行動不便或不方便管理財產,而請子女成為代理人代為管理,也可以透過律師代擬授權書,約定好管理的項目、方法,來保障長輩,也避免家屬後續法律糾紛,這也是一種工具的搭配。(圖片來源/photoAC)
吳挺絹 律師
2024/08/19

心靈加油站
隨著他的失智漸趨嚴重,連看醫生都「如臨大敵」-《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
門診或檢查對於四肢健全、心智健康的人,不過是一樁要處理的事罷了,就算是無法行動自如的病患,輪椅、計程車或是救護車都是可行的方案。但對於心智已離去的患者,去醫院門診或是做例行的各種檢查,都已是不可能的任務!需要步步為營,隨時調整及應變。用「如臨大敵」四個字來比喻,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寶瓶文化
2024/05/14

心靈加油站
吃藥原先是很容易的,但現在作戰計畫成了我每天的功課-《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
吃藥原先是很容易的啊!可是這樣合作的日子並沒有多久,於是每天早飯後的目標,是一定得設法讓他把該吃的藥一顆不少地吃下去,否則完成使命的機率只會更小。為了區區幾顆藥丸,我得使出渾身解數,盡力哄勸,做出各種承諾,直到他吞下藥物方才罷休。
寶瓶文化
2024/05/13

心靈加油站
我得設法讓他自願離開浴室-《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
每逢新狀況,我在心裡對自己說這幾句話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求助網路也查不到資料,我只能靠自己找出解決方案。如果今天終於有幸「賓果」找到的方法,明天不一定還見效。
我們的日子變得隨時有突發狀況,隨時要想出解決方案。我的束手無策、層出不窮且日益增多,我越來越覺得無助又焦慮,越來越提不起精神來,只能過一天是一天。
寶瓶文化
2024/05/12

社會資源
「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照顧方案-失智者家屬分享交流記者會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舉辦「失智症音樂照顧培訓工作坊」,教導家屬應用音樂聆聽、音樂律動、歌唱、樂器彈奏、即興創作等不同種類的音樂介入活動,約六成的家屬在『正向照顧經驗』及『自覺與失智者的關係品質』皆有所改善,也有家屬回饋在家中執行音樂介入時,失智者情緒改善許多,自己也能透過音樂放鬆紓壓,藝術確實能促進照顧者與失智者的健康與幸福。(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下同)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2024/04/23

社會資源
如何幫失智父母,追回被非法贈與或盜領的財產?
許多失智症患者的親屬,是在接手照顧患者,甚至在患者身故後,才驚覺「失智爸媽的財產竟然都已經被過戶(不動產)、被轉/領出(存款)、或保單變更受益人(甚至解約)了!」
吳挺絹 律師
2024/04/22

新聞政策
嘉義縣再拓失智症防護網 全方位打造失智友善社區
嘉義縣結合失智友善社區,積極規劃「失智整合照護服務」,活化運用現有空間,透過多元課程及行銷活動,提升民眾對於失智症正確識能及友善度。更與醫療專業團隊連結,安排20場420人失智篩檢,主動出擊社區巡迴定點篩檢。(圖/嘉義縣政府,下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4/10

新聞政策
台北市首創「三貓處方箋」 鼓勵照顧者、失智者走入山林重拾健康
「社會處方箋」非藥物性治療,在國外常被利用於治療輕度失智、憂鬱,北市文山健康服務中心與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攜手打造全國首創「山林社會處方箋」,串聯貓纜、貓空、動物園(貓熊)三大在地資源,結合專業設計,鼓勵照顧者、失智者走出戶外放鬆身心。(圖/台北市政府,下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3/25

新聞政策
衛福部最新國內失智症調查 阿茲海默型最多、串連健保資料庫了解醫療支出
衛生福利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全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以阿茲海默型最多,並首次調查情緒及行為症狀(BPSD)發生情形,串聯健保資料庫了解醫療利用及支出,以利發展更多元化的失智症防治照護對策。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3/22

長期照護
有這六點可能是初期失智!了解讓照顧旅程更順利
失智初期會出現的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甚至出現妄想或幻覺、性格改變等。看著熟悉的家人慢慢變成不同的人,對照顧者的內心帶來很大的挑戰。失智照顧並不容易,但透過家人細心觀察、即時尋求治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積極溝通照護,可以改善問題行為、延緩病情惡化。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