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活了!」當病人身心靈受苦...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我不想活了!」當病人身心靈受苦...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讓病人知道,無論如何,身邊都會有根浮木。這比任何規勸或鼓勵的話語,都更為有用。

寶瓶文化

2019/04/10

瀏覽數 22,494



文/謝宛婷
 

我看著生病的家人彷彿作繭自縛一般,越來越消沉,越來越不願意說話,甚至提出想要打一針解脫的話語,讓人覺得心痛,也手足無措。這時候,我可以怎麼辦呢?
 
很多時候,病人提出想要解脫或是想死的念頭,其實並不是真的不想活了,而是生病以及因為生病所引發的各種身心靈的失落,正如同土石流般崩落。
 
身心靈的受苦,讓病人不想以這樣的狀態活著,才會說出想死這樣的話語。這時,不必急著去責難病人,也不必急著轉移話題,恰好可以透過這個絕佳的時機,請病人描述他現在所感受的情境,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
 
第一次和病人討論這樣的話題時,不需要特別去認同或是否定病人想死的念頭,只需要告訴他,一旦有這樣的想法浮現,那麼,我們就會在他身邊傾聽。讓病人知道,無論如何,身邊都會有根浮木。這比任何規勸或鼓勵的話語,都更為有用。
 
臨終
(圖片來源:photo AC)
 
因為身體的
失能與認知的混亂,病人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大不如前,而且已無復原可能所造成的失落感,可能會是非常強烈的。但也因為事實正是如此,病人與家人都知道不可能再期待回復,因此對於因應這樣境況,往往感到萬般無助。
 
這時,我建議不再去思考那些已經失去的,而轉為去撿拾生命中還未失去的。
 
例如,病人或許不再能旅行,但他可以回家;病人或許不再能下床,但他還是能為孫子講故事;病人或許已經認不得人,但他還是能將如何面對疾病的堅毅傳承給下一代。而這些,也都將會是家人永恆留存的珍貴回憶。
 

 

繼續閱讀:
 
1. 愛一位長輩,除了孝順之外,讓他臨終不要受苦更為重要
 
2.
我要多久才能解脫?

 

更多《因死而生》的文章:
         


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
作者/謝宛婷
本文經寶瓶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出版媒體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有最專業的精神與非如此不可的決心。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文學、教育、視野。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