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配置資產 因應失智風險
多元配置資產 因應失智風險
在超高齡社會下,民眾應及早透過遺囑與信託機制,確立資產控制權,另一方面結合運用年金險、長照險等商品進行多元配置,才能因應人生失智風險下的各種財務需求。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Smart智富
2025/06/06
瀏覽數 1,009

成長快速的安養信託,已發展出多元服務。例如,永豐銀行的「信福預守」方案,確保當本人因失智、失能無法親自處理事務時,可透過專業機構代為管理資產。合庫銀行則推出「長照金融管家」平台服務,利用數位科技簡化申請補助款之作業流程,解決民眾每月須以現金繳納照護費用或代墊費用之麻煩。華南銀行透過與社福團體、阿爾發投顧公司合作,將安養信託結合機器人理財投資,利用機器人理財購買基金及ETF等商品,並由社福團體擔任信託監察人。
受中壯年族青睞的年金保單,則可作為防失智的財務緩衝與照護後盾。透過定期繳費、日後分期領回,年金險可創造穩定現金流,應付失智後的長照費用。例如台新人壽的「享加鑫變額年金保險」強調投保人可預作退休金流安排。而國泰人壽透過成立「保險金信託」將保險公司交付的滿期金、失能、長照或重大傷病等保險給付轉為安養服務,由受託銀行定期支付生活費給自己,也可用於支付醫療照護、安養機構等相關費用。
長期照護險也是關鍵商品,此類保單強調「失能即啟動給付」,其設計可針對失能提供現金給付,用於支應機構照護、看護或醫療費用。但可惜目前投保率僅約4.75%,與民眾預期長照準備金所需的水準仍有很大差距,更凸顯出台灣民眾對長照缺口的嚴重不足。
此外,在失智症風險提升的情況下,遺囑的法律效力不僅止於死亡後的財產處理,更是預防財產糾紛、維護家庭和諧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若在失智症初期才動念立遺囑,可能因心智狀態未明確,導致將來面臨效力爭議。因此,當身體健康、意志清楚之時,應及早完成遺囑的撰寫與妥善保存,讓每一筆財產都能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處理。
在超高齡社會下,民眾應及早透過遺囑與信託機制,確立資產控制權,另一方面結合運用年金險、長照險等商品進行多元配置,才能因應人生失智風險下的各種財務需求。(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為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原文經smart智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