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無症狀!醫:出現尿蛋白恐「腎功能已流失7成」
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無症狀!醫:出現尿蛋白恐「腎功能已流失7成」
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中高達4成面臨腎功能惡化風險,但大多數患者在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直到出現下肢水腫、泡泡尿等明顯徵兆時,多已發展至慢性腎臟病晚期階段,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Uho優活健康網
2025/08/19
瀏覽數 1,011

▍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無症狀
前衛福部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開業診所醫師謝安慈表示,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中高達4成面臨腎功能惡化風險,但大多數患者在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直到出現下肢水腫、泡泡尿等明顯徵兆時,多已發展至慢性腎臟病晚期階段,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謝安慈說明,門診中常見許多糖友,以為有按時服藥、血糖穩定就代表控制良好,卻忽略了定期監測尿蛋白和腎功能的重要性,「由於腎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即使功能已經喪失70%,身體仍能維持表面上的正常運作,這讓糖尿病腎病變成為最容易被忽視的慢性併發症之一。」
▍糖尿病腎病變常見3大迷思
謝安慈提醒,糖尿病患者常見3大錯誤觀念,易錯失腎臟病變治療時機:
• 以為「血糖穩定」腎臟就不會壞:腎功能惡化還與高血壓、蛋白尿、肥胖等因素密切相關,須全面監控「三高」。
• 以為「小便沒泡泡」就代表腎臟健康:早期腎病以微量白蛋白尿表現,肉眼難察覺,泡泡尿多已是晚期。
• 以為「沒症狀」就不需檢查:腎病前期無明顯症狀,等出現水腫、疲倦往往已嚴重。
謝安慈解釋,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評估腎功能的重要指標,一般人從40歲起,腎功能每年自然下降約1毫升/分鐘/1.73平方公尺(ml/min/1.73m2),但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腎功能惡化速度會大幅加快,甚至可能在短短數年內須接受透析治療。
▍糖尿病腎病變6大風險因子
糖尿病腎病變雖初期無症狀,但並非無法被察覺,謝安慈指出,只要透過簡單的尿液與血液檢查就能提前發現,若有下列6大高風險因子者,符合1項即需主動就醫檢查:
• 糖尿病
• 高血壓
• 肥胖
• 65歲以上
• 痛風
• 有腎臟病家族史
謝安慈建議,透過血液與尿液檢查,可快速掌握腎臟健康狀況,包括利用eGFR評估腎功能剩餘量,以及透過UACR尿蛋白比值篩檢早期腎病變,幫助糖友及早發現腎臟問題,並配合正確用藥,才能有效延緩病程,為腎臟健康爭取更多時間。
原文經優活健康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糖尿病併發症、洗腎預防與徵兆-《健康到最後:預防臥床,無憾善終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