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羚專欄】中風之後,回家療養的居家安排重點 (一)

【林黛羚專欄】中風之後,回家療養的居家安排重點 (一)

每個人中風的狀況不同,在回家之前,請務必找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到府訪視評估,如果家中的環境真的很難以改變,建議還是選擇繼續住院或是護理之家復健。不但物理環境優,復健頻率也較穩定。

林黛羚

2018/07/23

瀏覽數 22,819



最近先後遇到兩位中風患者的家屬詢問,從醫院回家療養之後,居家的規劃與安排,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是否只要安裝一般扶手、把動線改成無障礙環境即可?
 
其實這些還是要看患者的生理狀況來決定,例如:使用馬桶時,患者有可能需要的是置於前方的扶手以及馬桶增高器。且中風程度有輕重之分,需要的居家設置也不同。因此,
本篇是以較常見的小中風及輕微中風為評估前提。
 
家中的空間物理環境,對於患者的復健狀況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能夠做到全室無障礙的翻修,當然是再好不過,但實際上有超過八成的現有居家格局做不到完全翻修。
 
每個人中風的狀況不同,在回家之前,請務必找
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到府訪視評估,如果家中的環境真的很難以改變,建議還是選擇繼續住院或是護理之家復健。不但物理環境優,復健頻率也較穩定。
 
才剛滿50歲的張先生,住家是屬於早期電梯大廈的格局。中風發作之前,他是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常生活自理、也頗享受獨居單身生活。他家雖然有電梯,但大樓與馬路之間、以及自宅浴室內,都有一階的高低差。
 
中風
(圖片來源:photoAC)
 
張先生出院回家休養後,卻沒有在這些地方裝扶手,即便暫時有請看護照料生活,但除非真的沒辦法,否則張先生總認為自己辦得到的事就自己來,很少請看護幫忙。

沒想到,搬回家還不到一週,就在某次半夜想上廁所而看護睡著的時候,在進浴室時跌倒,幸好沒有傷得很嚴重。但張先生也因此被姐姐強烈說服,暫時搬過去同住。
 
經過醫院評估,張先生在聽力、記憶力、視力、言語上都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僅右手及右腳在操控上不像以往自如。「以前我的打字速度很快,現在速度慢好多,慢到讓我想哭。而且在key某些鍵的難度比以前高,有時左手也要輔助右手移動滑鼠。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動作,現在要做到根本就是奢求。」
 
張先生的姐姐,住在新的社區大樓,浴室與走道僅一個門檻的高度,雖然不是無障礙,但對輕度中風的張先生而言,已經可以輕鬆克服。從馬路走到大樓前院,也有無障礙坡道。雖然姐姐與姪子並不介意張先生同住,甚至勸他待到完全康復再說,但一個人自由慣了的張先生還是想要回家。
 


建立居家的調整目標
 
在跟張先生及家人討論時,我請他們暫時放下挫敗、難過及不安的情緒,理性排序出居家空間調整的優先順序。
 
居家改建
(圖片來源:photoAC)
 

第一排名是「動線」

大家討論過後,一致認為首先要調整的是「動線」。

「希望在家行走、移動時能夠安全無虞,不要像上次那樣,一不小心就跌倒。」、「上次運氣真的很好,我跌倒時身體是往左傾,所以左手還能撐著,萬一是往右傾,右手右腳不聽使喚,我可能又要住院好一陣子了。」張先生說。
 


第二排名是「浴室」

除了浴室與走道有一階的高差,且沒扶手輔助之外,浴室裡面還有個難題。「我的浴室是乾濕分離,淋浴跟馬桶之間是拉門隔開的。拉門是中間打開往左右兩側推,中風之前開門易如反掌。」張先生說。
 


「但中風之後,推開右邊的門,一個不小心就會重心不穩,我想用左手開門,身體就又要轉90度角,左右腳又要協調一番,感覺有點危險、每次都怕怕的。」



第三個在意的點是「廚房」
 
張先生吃得清淡,早已習慣在家自煮。中風之後暫時都由姊姊代為採購、烹調,但姊姊與侄子口味較重。且因右手還不靈活的關係,目前也是由他人幫忙夾菜。
 
「我覺得自己很沒用,但姐姐不准我這麼說,所以我也還在調適自己的心態。我當然知道目前要自己煮有點困難,尤其使用瓦斯爐應該也蠻危險的......但我希望復健到一個程度之後,還是能夠自己煮。現在唯一想到的困難點,就是暫時沒辦法用右手來炒菜、移動鍋具了吧!」
 
最後一個希望調整的是「臥室」。張先生自宅的臥室,是張雙人床,而且床是靠右邊牆壁。右手根本沒辦法施力,要靠看護扶著才能起床。在還沒完成復健之前,更衣、拿衣服等,也要請別人幫忙。「我希望臥室的空間,至少要能調整到,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坐起來。」
 
動線
(圖片來源:bucketlistly photos)
 
「不過,你家有點擠耶。玄關旁邊就有個大鞋櫃、房門外面也是,門都無法全開,換季的電器也沒有收起來,地上也積了不少東西。」我提醒。「在調整空間之前,先把障礙物清除掉吧!不然空間調整完、東西照樣囤積,影響到你最在意的動線安全,一切就前功盡棄了喔!」
 
張先生的家實際不到20坪,但一個人生活也綽綽有餘。可惜他挑選尺寸過大的櫃子、過量又沒地方收的電扇、過量的物品,都讓他家顯得特別擁擠。
 
等櫃子及多餘的物品清掉,並配合治療師的建議努力復健,及正向的心理建設後,接下來我們將依照動線、浴室、廚房及臥房來做主題討論,以達成張先生最終希望能自立自主的目標。
 


◎較不適合回家療養的居家環境
 
並不是所有的居家環境都適合中風患者回家療養,以下常見的場所限制,需經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之後,再決定是否回家。

 
  • 離復健場地太遠
  • 家裡雜物太多、動線受阻且無法主導清理
  • 無電梯、樓層過多,階梯條件不佳、即使爬梯機也無法使用
  • 其他不可控之因素
 
居家復健
(圖片來源:photoAC)

 


繼續閱讀:

1. 提早改造居家環境,坐輪椅也不擔心

2. 高齡化社會需要「通用設計」,七原則讓你活得老、住得好!


專欄作家|林黛羚

點此了解林黛羚>>


自宅改造有哪些重點要注意?這些文章也推薦給您:

1. 老屋改建:家中的行走動線,要怎麼規劃才安全?不要忽視「斷捨離」

2. 老屋改建: 家中的行走動線,要怎麼規劃才安全?保有老人家的自尊心,也能保命防跌


林黛羚

林黛羚

好宅好人好生活

乙級建築物室內設計技術士、乙級工程管理技術士、內政部認可之無障礙勘檢人員。 著有《想住一輩子的家》、《老屋綠改造》、《從斷捨離開始,打造你的新家感!》等書:https://goo.gl/BkRvna 透過住家規劃與諮詢經驗,分享老後高齡住家的各種可能性,讓家有高齡者、準備規劃老後住宅者,作為參考。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