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囊腫需追蹤 避免「胰」憾終生

胰臟囊腫需追蹤 避免「胰」憾終生

越來越多的民眾在常規健康檢查中被發現有胰臟囊腫,這些囊腫可能與潛在的惡性腫瘤有關,北市聯醫提醒,民眾如何追蹤及處理,對於預防胰臟癌非常重要。(圖/Freepik)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11/01

瀏覽數 4,538


文/愛長照編輯團隊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以及健檢意識抬頭,越來越多的民眾在常規健康檢查中被發現有胰臟囊腫。這些囊腫是胰臟內部充滿液體的囊狀結構,現在我們知道它們可能與潛在的惡性腫瘤有關。因此,民眾如何追蹤及處理,對於預防胰臟癌非常重要。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國維表示,胰腺囊腫有不同種類,其中一些是良性的,如由急性或慢性胰臟炎引起的偽囊腫,通常不會引發癌變。而另一種常見的漿液性囊腺瘤,雖然發展為惡性率低,但如果囊腫過大或位置關係,仍可能引起腹痛或阻塞等症狀。相比之下,某些黏液性囊腫,如黏液性囊泡腫瘤(MCN)和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IPMN),則可能具有較高的癌變風險。

在胰臟囊腫的管理上,醫師會根據囊腫的類型和潛在的癌化風險,採取個人化的策略。對於風險較高的囊腫,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在惡性病變發展前移除病灶。然而,對於那些風險較低的囊腫,定期的影像學監測則是一個相對安全且有效的選擇。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內鏡超音波引導的細針穿刺活檢也逐漸成為精確評估囊腫性質的重要工具。

黃國維提醒,對於任何新發現的囊腫,應諮詢專科醫師,如胃腸肝膽科(消化內科)、一般外科、消化外科醫師,以確保得到適當的診斷和後續計畫。確診胰臟囊腫的民眾也應定期進行檢查,密切監控囊腫的變化。若有潛在上升的癌化風險,應進一步與醫師討論外科手術介入的時間點,早期發現和監測是預防胰臟癌的有效措施,同時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繼續閱讀:
 
1. 胰臟癌確診多晚期 難開刀、易復發卻並非無藥可醫

2. 讓人痛不欲生的胰臟炎(懶人包)

愛長照編輯團隊

愛長照編輯團隊

照護小秘書

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照所需要的一切,愛長照編輯會努力整理資訊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