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故事】兒子,是我堅持治療的最大動力 !

【癌友故事】兒子,是我堅持治療的最大動力 !

當醫師告知確診為卵巢癌,要她決定處理或保留孩子時,她沒有遲疑地要留下這份「意外的禮物」,「何況明明已經感受到孩子的心跳…」。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0/06/06

瀏覽數 9,156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圖/何小姐提供

兩年前,懷孕中的何小姐,在劇烈腹痛就醫時發現卵巢腫瘤。仍在治療中的她堅持,「多難吃的藥都可以吞,就是想陪我兒子長大」!
 

▍意外的「禮物」

定期追蹤卵巢水瘤、肌瘤的何小姐,不易自然受孕。當醫師告知確診為卵巢癌,要她決定處理或保留孩子時,她沒有遲疑地要留下這份「意外的禮物」,「何況明明已經感受到孩子的心跳…」。

知道診斷的當下,何小姐還能鎮靜地與醫師討論各樣方案,不過獨自散步後,抱著護理長大哭,直到情緒平復,才打電話給老公。儘管老公勸她「小朋友不一定是要有的,生命才重要,我們可以繼續往後走下去」,即便家人同聲反對,何小姐還是決心繼續等待小生命出世。兒子平安的出生後,她開始接受治療,原本的卵巢癌一期已進展到三期,「但我一點也不後悔」,尤其看到健康的兒子更是喜悅。



▍同理鼓勵癌友 重新認識生活

一向活潑、外向、「靜不下來」的何小姐,在治療期間也時常探訪同層樓的病友,甚至在切除脾臟、肝臟小腫瘤,溫熱腹腔療法後幾天,仍推著點滴到其他病房打招呼,因為她知道,一個人在病房的無助感,而有同樣立場的病友們,比親友更體會病人的痛、心情,甚至不用開口,就知道對方真正的需要。

生病之後,她更清楚地了解,在面對生活的各樣壓力,總是把自己壓得太緊,習慣獨自面對。如今心情煩悶時,會更常選擇哭出來宣洩,出去走走路,或是打電話給幾個死黨,要他們「陪我哭一場」,找尋更多排解方法。






▍學習跟癌細胞和平共處

育嬰假半年後,回到高科技業務主管的工作,癌症指數還是持續增加,何小姐試著調整心境,學習放下,也放下自身的執著,生氣時不要只會生悶氣,而是離開現場,在家掃廁所、清馬桶都好。她對自己身上的癌細胞說話,「我跟你一樣,我不見了、你也不見了,那我們就和平相處吧」!再次回診治療時,主治醫師第一次對她說,「對你有信心」!讓她大大地被鼓舞。

這段時間,她很感謝要當女兒後盾的爸媽,幫忙帶小孩,讓她可以安心的回診、治療,再度回到職場、接觸人群。公婆的體諒以及老公的包容、冷靜、幽默以待。也很感恩二歲兒子的乖巧體貼,在媽媽「肚子痛痛」時,不會突然奔跑,知道不能突然衝向媽媽的手術部位。她更常的向家人說謝謝、我愛你,與爸媽、姊妹更親密的聯繫。
 

 
癌症
(圖片來源:pexels)


▍希望陪兒子長大

一開始,在癌友群組上看到有人被退出,訊問個管師,才知道他們已離開人世。看到兩天前還在留言的癌友退出群組,心情很複雜,想到無法陪伴兒子,更感到害怕,為了要陪兒子平安的長大,也不想讓爸媽老去前失去女兒,她更決心什麼苦都能吞,一定要堅強走下去。 

面對接下來的治療,何小姐認為,「相信你的醫師」、完全配合,不想把自己當病人,所以仍不會乖乖躺在床上,心情、身體就不會是病人,愛別人之外,也要好好愛自己。


 


繼續閱讀:
 

1. 癌友化療吃不下 少量多餐補足營養
 
2.
證實了!壓力大容易罹癌,從「心」開始的減壓9招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友服務平台

成立於2002年,由專業醫護與社工團隊在台北、台中、高雄直接服務癌友及家屬,深入瞭解其需求,並連結全方位個人化的醫療、家庭、社會、情感支持網絡,促使必要之照護資源到位,並提升癌友珍惜自我與積極治療的自信與意願,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成為癌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領航員。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