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確診多晚期 難開刀、易復發卻並非無藥可醫

胰臟癌確診多晚期 難開刀、易復發卻並非無藥可醫

近年藥物治療有蠻多的進展,包括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大幅改善了治療困境。最早只有一種第一線化學藥物有健保給付,近年來有多種一線藥物組合及二線藥物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有更多的治療選擇。

健康醫療網

2023/03/01

瀏覽數 8,10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胰臟癌帶走了許多名人,除了體育主播傅達仁,還有演員巴戈及資深名嘴劉駿耀都因此疾病病逝。依2021年衛福部公布的十大癌症中,胰臟癌發生率雖未佔進前十名,死亡排名卻為第七名,被認為是惡性腫瘤中最嚴重、最具侵襲性且預後不佳的癌王。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姜乃榕表示,胰臟癌病患不僅確診時多是晚期、無法開刀,且開刀後也很容易復發。



▍隱身腹腔深處難以檢查 確診七成以上為晚期

為何胰臟癌如此棘手?姜乃榕醫師提到,因為胰臟隱身在腸胃道之後,位處腹腔深處,有時候腹部超音波也比較難深入檢查,會有許多盲點,必須要以電腦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才能清楚評估。

早期症狀如腹脹、胃口變差及腰痠也容易被忽略,通常病患要等到不舒服的情形較明顯時,如肚子痛、腰痛或黃疸等症狀出現時才會就醫。因此確診時約有七成以上的病患是不適合手術的晚期患者。

▍胰臟長期慢性發炎是危機 有家族史者應注意

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發生原因尚不明確,姜乃榕醫師說明,只要胰臟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者都要注意,如三高或嗜酒者容易有慢性胰臟炎,另外抽菸也是危險因子之一,而過胖者容易讓胰臟負擔過重,也需注意。

但也有部分患者為遺傳基因突變因素,這種病人通常發生確診年紀會比較年輕;若有胰臟癌、乳癌或卵巢癌的家族史,目前國際治療指引中強烈建議可做基因檢測,確認有無BRCA基因突變,可當做後續選擇治療藥物的參考。

姜醫師特別提醒,如果突然確診糖尿病,但卻沒有一些危險因子,也要注意罹患胰臟癌的可能性,因為腫瘤可能影響胰島素分泌;或是向來血糖控制穩定的糖尿病患,若突然變瘦或血糖控制變差,也需要注意。



胰臟
▍不能開刀接受化療 復發後二線藥物接續治療

如果癌細胞有遠端轉移或侵犯到血管,基本上都沒辦法以外科手術清除乾淨,姜乃榕醫師坦言,若不能開刀治療,可以用化療方式進行全身性治療。

近年治療藥物發展有蠻多的進展,包括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大幅改善了治療困境。最早只有一種第一線化學藥物有健保給付,近年來有多種一線藥物組合及二線藥物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有更多的治療選擇。

姜乃榕醫師分享,第一線化療藥物合併使用相較於單個藥物可減少三至四成的死亡率,平均存活約9到11個月,加上接續的二線藥物治療,可使整體存活時間延長到一年以上。


▍肝轉移晚期患者化療後開刀 醫籲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求生機

面對化學治療,民眾容易因副作用而卻步,姜乃榕醫師也提到,事實上每個人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同,必須用藥後才能知道副作用,即使有拉肚子、噁心、嘔吐、血球下降等不良反應,都可以經由其他輔助藥物幫忙緩解副作用。

雖然晚期胰臟癌不能開刀會抹殺許多患者的鬥志,但姜乃榕醫師分享,期別並不是那麼重要,應該先與醫師做充分溝通後,勇敢接受全身性化療或加上其他輔助性治療。

她分享曾經遇過一位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的患者,雖然一開始無法接受手術,但經過多種化療藥物合併使用一年半後,肝腫瘤幾乎消失,順利接受手術切除原發胰臟腫瘤,即使是所謂的末期也都還是有機會。

鼓勵病友多一點勇氣,配合醫師治療,現在作戰武器比以前多,就算治療到後期體力下降,也可視情況減少藥物劑量與頻率,讓藥物效果與腫瘤生長速度達到平衡(進展緩慢或停滯),並非要追求治癒,而是與疾病和平共存,達到有意義及有生活品質地延長生命。


原文經健康醫療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避免身體慢性發炎,要少吃這些食品!(懶人包)

 

2. 胰臟炎、胰臟癌,胰臟健康愛注意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健康養生新聞資訊網路媒體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 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