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只要三天就能習慣」不適合做照護工作的人,是想為不幸老人犧牲自己的人─《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愛長照編輯團隊        

19822 人瀏覽

無法持續做這份工作的,其實是另一種類型的人。「想為不幸的老人奉獻自己的人生」,抱持這種想法而投入老人長照工作的人,通常無法持久。他或她們不會因為老人的大便又臭又髒而辭去這份工作,相反地,他或她們甚至會告訴自己,不可以有覺得髒或臭的念頭。

作者/三好春樹

從安養中心離職之後,我在北海道新聞報上開了一個「老人長照Q&A」的專欄,每週一次,前後寫了兩年半。

期間固然收到不少照護者寄來的問題,這些信大多鉅細靡遺地描述老人家發病以後的過程以及與家屬之間的問題,內容實在缺乏普遍性,很難在報紙專欄上討論。

實在沒辦法,我只好一一回信,有些情況下還拜託認識的保健護理師上門家訪,以這樣的形式做為回應。

也因為如此,儘管專欄名稱是「Q&A」,多數時候還是由我自己自問自答。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也收到許多年輕人的來信詢問,不禁令我感受到時代的轉變。


想從事老人長照的工作,該如何學習才好?「個人助理員」(譯注:日本稱為介護福祉士。由於身心障礙者身心功能缺損,須由身心功能相對健全者,代替身心障礙者在肢體、心智與溝通功能上的不足,提供個人化的貼身協助)的執照要如何取得?

幾乎主要是高中生在問這類的問題。

其中也有這樣的問題:「我想從事照顧老人家的工作。可是,家人或朋友聽了總是說『換尿布很臭,是很辛苦的工作喔』。我想,光是喜歡和老人家說話,或是喜歡照顧老人家,可能還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請問,換尿布真的很辛苦嗎?」

我的回答如下:「臭味只要三天就能習慣。」

 
老人照顧
(圖片來源:pixta)

當然,光是這句話無法填滿專欄的篇幅,於是另外加上了現代已可運用生理學的技術照顧老人的排泄,使他們不要排便在尿布上等等內容。

話雖如此,這些以「自問自答」為主的Q&A連載內容,整體看起來竟也頗像一回事的,至今已集結為《老人長照Q&A》和《零臥床Q&A》(皆為雲母書房出版),有興趣的人請參考看看。

確實,剛開始體驗換尿布任務的人,肯定會吃不下飯。不過,人類擁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到了第三天,真的就能一邊吃著咖哩飯一邊想「○○先生的大便狀況差不多就像這樣」了。

所以,不管再怎麼討厭又臭又髒工作的人,只要忍耐個三天,之後無論三年或是十年都應該能持續下去。

 
換尿布
(圖片來源:pixabay)


▍  前往印度旅行的她

無法持續做這份工作的,其實是另一種類型的人。「想為不幸的老人奉獻自己的人生」,抱持這種想法而投入老人長照工作的人,通常無法持久。他或她們不會因為老人的大便又臭又髒而辭去這份工作,相反地,他或她們甚至會告訴自己,不可以有覺得髒或臭的念頭。

我長期舉辦「生活復健講座」,有一位當時三十幾歲的A小姐非常勤於參加這個講座。不只在講座結束後的會場,連一起去喝兩杯時,A小姐都會不斷高談闊論她照顧老人的事。

比方說,她很喜歡提到有些臥床不起或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在自己的照顧下有了什麼樣的改變,往往說上好幾個小時也不膩。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她連休息時間都守在老人身邊,甚至連休假日都去安養院當義工。



起初,我對她只留下「好熱心的人啊」的印象。然而,當時我一個月舉辦一次這個講座,每個月都會和聽眾見面,結束後也會和其中幾人去喝兩杯。幾次下來,她的談話中開始出現抱怨。她說,自己明明如此熱心投入照護工作,卻得不到對方的認同。

「明明已經站在老人的立場做事了,卻還是得不到主管或同事的認同」,如果是這類抱怨,我倒是經常耳聞。不過,抱怨自己不受老人認同的人倒是很罕見。我心想,這個人只是嘴上說自己喜歡老人,其實她喜歡的只是「照顧老人的自己」罷了。

又過了一個月,她竟然開始埋怨「我們那個安養中心的老人都不懂得感恩」。

大家聽了她的話都很沒力,誰也不想回應她。在她的想像中,住進安養中心的老人都應該是不幸的弱者,而自己是真心真意地為這些人犧牲奉獻,不惜投入自己所有的時間。

這樣的自己真是太棒了!(年輕人此時或許還會加上個愛心符號吧)──儘管她如此希望,
但現實中的老人既不是「不幸的人」也不是「弱者」
 
老人
(圖片來源:pixta)

就算是,那也只是其中的一面罷了。不管怎麼說,像第一節裏出現的岡田雅奶奶那樣的人,幾乎每一個安養中心都找得到。

期待像她這樣的老人家「懂得感恩」,或許能在這份工作上持續三天,但絕對撐不了半年。

事實上,A小姐在第四個月時辭去了安養中心的工作,後來也不曾再參加我舉辦的講座了。聽說她自稱要追隨德蕾莎修女的腳步,踏上前往印度的旅程。就我看來,她是想去尋找「更加不幸的人」。

尋找那種不會像岡田雅一樣滿嘴抱怨和要求,當然也不會反過來同情照護者的「更加不幸的人」。在那樣的人身邊,她心目中那「自己照顧老人好偉大」的形象就不會被破壞,她對老人與對人類的想像也可以保持得完好無缺。

當然,其實我也沒資格說別人。當初我剛進入老人長照第一線工作時,對老人也曾抱持和她相同的想像。

不過,與現實中的老人相遇後,我選擇的不是前往印度以便守護自己內心對老人的想像,而是將自己對老人及人類的想像加以解體。


那樣的解體工程非常痛快,解體之後重新建立的人類形象變得更加多樣化,我的視野也變得更寬廣。
 
 
安養中心

(圖片來源:pixabay)



推薦閱讀:

1. 生命並非支離破碎,真正的愛是陪伴與傾聽-居服員麥子 

2.
八年級照服員的告白:我不只是為老人清理大小便,我陪他們度過人生的終程



更多《愛爺爺奶奶的方法》的文章:

• 上了年紀的人,個性會變得圓滑?還是更加更鮮明呢?

「做人最好懂得感恩一點」中風爺爺很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

試圖用自己的「真心」改變對方,正是這種「企圖」引起老人家的反感


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愛爺爺奶奶的方法:「照護專家」分享讓老人家開心生活的祕訣》
作者/三好春樹


本文經經濟新潮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照護    居服員    老人    經濟新潮社    老年    照護現場    被照護者    老人照護    老年    失智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認識失智症】初期失智症的八大症狀
2壽險要保人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會被債權...
3一起床大腿就骨折!?積極迎戰骨轉移
4叫你阿嬤來?腳程真的比你快的90歲阿...
5新北朋友請多多分享!107年免費老花...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註冊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