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險增加死亡保障 影響在哪?


      

Smart智富        

8501 人瀏覽

我們討論到金管會加強管理儲蓄險,是希望保險不能都是儲蓄,要適度增加保障成分,以避免保險本質被扭曲。

撰文/彭金隆

在《Smart智富》月刊255期本專欄文章中,我們討論到金管會加強管理儲蓄險,是希望保險不能都是儲蓄,要適度增加保障成分,以避免保險本質被扭曲。

保險局在近日終於拍定最低死亡保額方案,愈年輕要搭配的死亡保額愈高,例如最高1級(16歲~30歲)儲蓄險的死亡保額至少要高過保單價值準備金(以下簡稱保價金)額度的1.9倍,然後逐次下降;中年族群(31歲~40歲)則必須是保價金的1.6倍;購買主力客層(41歲~50歲)也要達到1.4倍,且要在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樣做到底是好還是壞?可能的影響是什麼?
 
純粹就消費者而言,新法上路後,雖少了1個以保險為名行定存之實的保險選擇,但多了1個特定生死合險的商品選擇,這之間很重要的差異在於,少掉的是目前市場最熱銷也最受保守投資人喜愛,又可以輕易打敗
定存利率的保險商品;但多出來的商品,卻是市場上不見得想要或是必要的,因為消費者本來就可從市場既有商品自行組合,例如買現成的類定存保單,再搭配1個定期壽險就可以達成。





 
對通路而言,受衝擊最大的應是銀行。銀行最清楚客戶有沒有錢以及其用途,為解決銀行存款過剩、賺取豐厚的業外佣金收入,銀行便成了賣
儲蓄保單的最大管道。而金管會在強制儲蓄險增加死亡保障後,等於實質降低保險的報酬率,一定會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也勢必影響銀行的佣金收入。
 
對保險公司來說,則是憂喜參半。憂的是保費收入會減少,且要在新制上路前,調整出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保險商品、做好
業務員的教育訓練,以及因應生計衝擊等,都是很大的挑戰;喜的是,許多保險公司可稍稍舒緩市場宣告利率的競爭以及投資的壓力,也對長遠財務體質有改善的效果。
 
就監理機關來說,目的就是讓保險回歸保險,要有保障而非只變成存款,也希望藉此分散保險業獲利來源,降低經營風險。但就監理的方向上,通常應以層次更高的財務或是負債監理為主,直接管到某項商品設計的細節,確實有點不太妥當。因為對商品統一設限,很可能犧牲不同條件公司發展不同路徑的可能,也扼殺了真有儲蓄險需求的消費者選擇。(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本文經Smart智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儲蓄險

 

繼續閱讀:
 
1. 高儲蓄險明年恐絕跡?搶購前弄懂3重點

2. 年輕人愛買儲蓄險?

 
Smart智富 
關於作者-Smart智富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以及透過旗下臺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等財經暢銷書,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Smart財經好讀」: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
 
Smart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onthly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Smart智富    儲蓄險    報酬    銀行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運動設施密度越高,老人認知功能越好!...
2遠傳「點滴成愛 讓愛遠傳」公益計畫-...
3【朱國鳳專欄】 一種名為「優雅」的人...
4簡單6步驟 助你擺脫破產階段
5買「類全委保單」該注意哪些事?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註冊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