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鳳專欄】博愛座越來越不夠坐 長照2.0真能照顧我們的老後嗎?
5 年前的某一天,八十高齡的母親心臟不舒服,我趕緊陪她掛急診,護士們七手八腳地在母親身上黏了一堆心電圖的導線,手背也扎上了點滴針頭。不一會兒,母親低聲說要尿尿,她身上的這堆纏繞,當然不可能到洗手間方便。我趕緊找到尿盆,把簾子布拉起來後,讓母親能坐在床上解決;但是她自己無力撐起上半身,我也抬不動她七十多公斤重的身軀。
這時手機響起,我瞄一眼螢幕來電顯示-立法院。當時我正負責一個大型專案,必須與各單位聯繫,我知道這通電話不能漏接,但是我也正在與尿盆奮戰。母親的內急、公事都等不得,那一刻,我體會到上班族兩頭燒與老後照護的艱難。
我有親自照護長者的經驗,也有幫母親聘雇過本國籍看護工與外籍看護工,我應該也有一些資格,來檢視新政府所推出的「長期照顧體系十年計畫」(以下簡稱長照十年2.0),是否真的能「長照」台灣的老後?
(圖片來源:pixabay )
臺灣目前 65 歲以上的老人,已經有 281 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約 13%。乍看老人占比只有 1 成多,但是經常搭公車、捷運的乘客應該都注意到:「博愛座,早已不夠坐了」。如果臺灣持續少子化、高齡化,在不遠的 30 年後,老人人口將會飆到總人口數的 4 成,臺灣需要大幅添設的,將絕不會只是博愛座了。
其實「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失能」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而需要接受長期照護。
▍ 終究要走過的-老化三部曲
從我個人的粗淺觀察,我認為人體老化可以概分成三部曲:
1. 一部曲,大約是 60~75 歲,生活自理能力無虞,還可以拖著行李箱出國趴趴走
2. 二部曲,大約是 75~85 歲,生活自理能力明顯退化,但是靠著柺杖等輔具,還能短距離地走一走
3. 三部曲,85 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低弱或喪失,需要有專人全天候照護。
老化三部曲
(素材來源:ACphoto)
很多人對於老化掉以輕心,就是因為對於老的印象停留在一、二部曲。其實我們真正需要對抗的是第三部曲,而家母,目前是二部曲後期要邁向三部曲了。
還好她在外籍看護工的照護下,已經實現在地老化、在宅養老的最佳境界。
▍ 蔡英文的長照2.0到底是什麼?
新政府推出的長照2.0,也是希望朝著此目標去努力。準總統蔡英文的競選文宣中是這麼寫的:「每個人都會變老。我們現在做的,不只是為了我們的長輩,更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台灣已逐步邁入高齡社會,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提供完善的、多元的照顧體系跟服務,讓所有老年人都能在地老化、在地安養,得到有尊嚴又妥善的照顧」。
政見落實成政策後,就是所謂的「長照 2.0」;簡單講,長照 2.0 的重點,是要打造一個「社區化、普及化、平價化的長照體系」。為此新政府還成立一個新衙門-長照局,專責支付與管理。
首先來看「平價化」。要有銀子,才有可能平價化,但錢從哪裡來呢?新政府先靠指定稅收(遺贈稅與房屋交易稅),未來也有可能靠保險(增加健保費)。稅收與保險有何不同呢?前者是由有錢人買單,後者是由全民買單。
不用說,大多數人是支持讓有錢人買單,因此新政策目前獲得的掌聲比噓聲多。但是也不要高興的得太早,遺贈稅與房屋交易稅是看天吃飯。一個平價化、國民可負擔得起的照顧體系,意味著政府要扛起較重的負擔,未來若指定稅收不足,不是要增加公務預算挹注,就是仍有可能採取保險模式、讓全民買單。
接著看「社區化、普及化」。長期照護可以概分為居家照護、社區照護、機構照護,很明顯的,新政策要要強化前二者。因為目前機構照護品質參差,長者也偏好居家照護,台灣的整體機構照護,仍處於供過於求的過剩狀態。
(圖片來源:本站資料照片)
根據統計,我國接受機構照顧的老人,占長期照顧老人只有不到 20%,比率低於歐美國家的 30%,因此新政府希望把重心放在居家照護與社區照護,可以理解,也符合台灣的民情。
因此長照 2.0 推出的一系列服務:支持家庭照顧者、到宅服務、居家護理、日間照顧、短期臨託、餐食服務、交通接送、團體家屋等,可以看出將在居家照護與社區照護用力。
但是檢視這些措施後發現,大多屬於片段、局部的照護。從我的親身經驗來看,最需要長期照護的是老化第三部曲,這時只有全天候、持續性的專人上陣,才能真正讓被照護者感到安心,也能讓被照護者的家庭獲得喘息的機會。
在外籍看護工尚未開放前,全天候的居家照護,只能靠親人。結果是,多子多孫的長者,也未必能獲得親人的照護。因為你無法阻止子女出嫁、移民、外地就業、或是另組小家庭。現在進入少子,甚至無子的年代,更不可能指望親人來照顧了。
(圖片來源:pixabay)
▍ 當臺灣越來越少外籍看護工……
不靠親人,就要靠外籍看護工,截至 2014 年底,台灣的外籍看護工已經達到約 22 萬人。但是隨著香港、新加坡、日本對於外籍看護工需求的有增無減,外籍看護工的供給卻是不斷下降,特別是臺灣最主要的外籍看護供應國:印尼,已經宣佈將停止輸出外勞。
台灣將會越來越難聘雇到外籍看護,家母的外籍看護就已暗示合約屆滿,將要返鄉與家人團聚,就近在家鄉工廠工作了。長照 2.0 雖然想提升本國籍的照護人力,甚至是把外配、陸配都納入長照體系,但是全天候專人照護的費用,目前本國籍是外籍的3倍。
這麼龐大的差距,若要靠政府的補貼來拉近,可以預見,政府的財務負擔將會越來越沉重。
新政府將繼續扛起部分負擔,雖然值得稱許,但是從過去一系列的社會保險開辦後,最終卻陸續宣布進入虧損、甚至破產危機的經驗來看,不管是靠稅收、還是靠保險籌措財源的長照 2.0,想要達到在宅老化的最佳養老境界,我們最好還是要有正確的心理準備。
(圖片來源:pexel)
第一個準備是:一定要有一間自宅
沒有一間自宅,當然就別指望在宅老化、在地養老。
年輕時咬牙購置一間地段不差的自宅,就算發展到長照 10.0,政府財務真的出現困境,老年時還可以拿自宅去反向貸款,仍然可以在宅終老,並且貼補長期照護的開銷。
→退休後錢從哪裡來?五項銀髮金融商品有解
第二個準備是:老本還是要多攢一些
長照 2.0不是幫大家養老,只是會分擔一些長照負擔,而且分擔比例會看財源多寡而定。
未來想要期待全天候的專人看護,只能用更多的預算,去跟各國搶外籍看護,或是倚靠看護機器人。不是開玩笑,我真的認為,當我八、九十歲時,應該是搶不到人類看護了,只能倚靠機器人,我現在的新年許願已經變成:期望機器人趕緊變聰明、變強壯、變便宜。
第三個準備是:便宜的商業保險還是要買一些
如果老本攢不了多少,如果長照2.0能夠提供全天候照護的資源有限,我們就還是要靠商業保險來轉移長期照護的風險。
就像是妥善使用醫療險,來補上全民健保無法滿足的缺口。
高齡化社會就在眼前,監督政府和關懷社會之餘,我們不妨想想,自己想要怎樣的晚年生活?又要如何才能達到想要的晚年生活呢?人生要圓滿,拼圖就在自己手中。
(圖片來源:phot AC)
繼續閱讀: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