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新利器,對症下藥抗罕見肺癌
諮詢/ 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 陳育民部長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是國內癌症發生率第二名,卻高居死亡率第一名。不過,有驅動基因突變者,如EGFR、ALK…等,可進行標靶治療,即使是惡中之惡、罕見的MET基因突變也已經有標靶藥物可治療了。過去MET突變的肺腺癌晚期病人,做化療的存活期約僅9個月,現在第一線就使用標靶藥物,有機會延長生存期,為癌友帶來曙光。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國內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佔近九成;非小細胞肺癌又有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肺癌等,其中肺腺癌約佔八成。國內的肺癌患者超過六成都是肺腺癌,以女性居多。
台北榮總胸腔部 陳育民部長指出,肺腺癌已找到一些特定基因突變,約65%的患者有驅動基因突變。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是EGFR,約佔55%,其次為ALK約佔5%,都有標靶藥物可以治療。其他較少見的驅動基因突變,包括ROS1約佔1-2%、KRAS約佔2-4%、RET約佔1-2%、MET約佔4-5%等,相關標靶藥物也陸續問市。
陳育民說,早期的肺腺癌以開刀為主,第二、三期的患者手術後,再進行輔助治療。如今的肺腺癌已走向採用精準治療,不同的驅動基因突變有不同的標靶藥物,患者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哪個基因突變,再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可以延長生命。
抗癌攻略:https://youtu.be/3akDPK0KTL8
《肺癌攻略》
手機版:https://line.me/R/ti/p/%40028qfntl
網頁版:https://lungcancer.ecancer.org.tw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