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人「套話」的藝術(下篇)-《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


      

方言文化        

2906 人瀏覽

如果你尚未立遺囑,你可以說:「我正在考慮寫一份遺囑,但覺得有點複雜,不知從何下手。」

文/ 艾比.施奈德曼, 亞當.賽佛, 吉恩.紐曼 

向家人「套話」的藝術(上篇)
 

▍法律文件

目標:打探受訪對象是否已立好遺囑。


應對計畫

如果你已在我們的強烈建議下立好遺囑,便可在此時不經意提出。你可以說:「前幾天我立好自己的遺囑了,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已個大人了。」並以此為籌碼,詢問你的受訪對象,看看他們是否也立好遺囑了。如果有,進一步尋求他們有關遺囑存放地點的建議,此時他們應該會說出自己將遺囑放在哪裡,你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如果你尚未立遺囑,你可以說:「我正在考慮寫一份遺囑,但覺得有點複雜,不知從何下手。」此時你的受訪對象幾乎都會迫不及待向你分享心得(我們不否認,每個人多少都有點好為人師的心態)。

若你發現受訪對象還沒有立遺囑,請打聽原因。有可能他們不明白立遺囑的好處;也有可能他們覺得,如果家人不能和平友好地決定如何畫分剩餘
資產,那就讓大家爭個頭破血流吧。不論原因為何,至少你知道自己不用在他們過世後,浪費時間尋找一份根本就不存在的文件。

 

吃了閉門羹怎麼辦

對方可能會認為你在打聽他們的財務資訊,甚至會說出:「你怕我沒有在遺囑上提到你嗎?」或「你怎麼突然想知道這些事情?」如果真的碰上了,請發揮說話的藝術,或採用以下話題挽救建議。


話題挽救建議

你可以辯稱你認識某一家人,他們怎麼也找不到父親的遺囑,最後只好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在法庭上釐清父親確實留下了遺產。折騰了整整一年後,他們終於有空整理父親的地下室,並赫然在裝滿銀行對帳單與收款單的箱子底部,發現父親的遺囑,只可惜為時已晚,遺產早已經結算完了。要是這個做爸爸的當初有把遺囑交給律師保管,或是跟家裡人說一聲,就可為家人省下一大堆麻煩與壓力了。

記住,你的目的是要向他們傳遞下列訊息:若你無法找在父母過世後找到他們的遺囑,那這份遺囑基本上等於不存在。
 


最後手段

如果上述話題無法挽救局勢,那就先轉移到不相干的話題上吧。反正你已經讓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可留待日後再談。


 
法律
(圖片來源:photo ac)
 


▍人壽保險

目標:打聽受訪對象是否有購買人壽保險,保單是否還有效,以及保險公司名稱。


應對計畫

與上一題「法律文件」一樣,你的目的是要確認對方是否有購買保單。如果沒有,或者是保單已經過期,那將來你也不用浪費時間尋找,企圖領回一筆根本不存在的理賠金。如果對方持有有效保單,就要接著打聽保險公司名稱與文件位置。你可採用下列兩種方式開啟話題。
 


如果你自己有買人壽保險

告訴對方你最近才繳了保費,連帶提到保險公司名稱與保單內容,受訪對象通常會順口說出他們的保險公司是哪家。接著,請告訴他們你把保單放在哪裡,以備不時之需。你可以說你本來放在辦公桌抽屜裡,但最近正在考慮入手一個防火保險箱;也有可能你立的是電子遺囑,必須印成紙本才具法律效力。說完自己的狀況後,你可以問對方:「你們有什麼好建議嗎?」這樣一來,你既可得到實用的建議,也能得知爸媽把遺囑放在哪裡,真是個一石二鳥的好方法,對吧?
 


如果你沒有買人壽保險

告訴對方你上班的公司有提供壽險福利,但承保範圍太小,你正考慮購買保障較多的人壽保險。此時,對方通常願意開口提供建議:你可能會得知爺爺買了一份保期二十年的定期型壽險,而且早在兒孫長大成人前就過期了;你也有可能被告知,你爸爸早在年輕時就買了一份高額的終身型壽險。請乘勝追擊,繼續詢問他們是向哪間保險公司買的,以及相關文件位置。

請記住,人壽保險不在禁忌話題之列,但請勿刻意打探保單價值。
 


話題挽救建議

你可以辯稱曾有一名女士跟你說,她先生完全沒有提過他有購買壽險,而她則是在喪禮上從親戚口中,得知她丈夫早在二十年前就買了人壽保險,而且保單到現在都還有效。耐人尋味的是,她丈夫早安排了遺產計畫,內容包括遺囑(有告訴她放在哪,她已經找到了),但獨漏這張有效保單。雖然這筆錢可謂一陣及時雨,但她至今仍搞不懂為何她丈夫要將壽險的事保密。

 

吃了閉門羹怎麼辦

如果對方不願回答,或是神情略尷尬,那就轉移話題吧。這樣的反應通常代表他們曾買過壽險,但最後因財務問題,不得不讓保單作廢。

 

最後手段

由於人壽保險算是安全話題,我們不認為這是無法獲得的情報。如果對方的回答是「沒有」,你也算是達成任務了。



 



▍醫療決定

目標:得知受訪對象的醫療意願,是否有(或有意願)預立醫囑。


應對計畫:

不要讓對話內容圍繞對方的身體狀況打轉,這樣很容易引發爭端,雖然你可能對家人的生活方式頗有微詞,但批判他們的生活習慣(例如暴飲暴食、抽菸、飲酒、不愛運動)無助於達成目標。請把重點放在責任與文件上,告訴他們,假設發生緊急事故,毫無準備的你會被嚇得不知所措。接著,讓他們知道你已立好預立醫囑,順便問問他們是否也準備好了。如果沒有,你可以主動協助,因為你已有經驗。或是告訴爸媽,你常為了他們考量臨終前的搶救措施半夜睡不著覺,擔心自己會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決定,並永遠背負著個錯誤活下去。

 

話題挽救建議

和他們聊聊「加州女兒」的故事。在《生死對話:臨終關懷革命計畫》(暫譯,原書名為The Conversation: A Revolutionary Plan for End-of-Life Care)中,作者提出了「加州女兒症候群」的概念,即平時對家人不聞不問,卻突然在對方面臨身死交關時華麗登場,並牢牢抓住照護決策主導權的親屬。這些人對治療選項視若無睹,還很愛對醫護人員大吼大叫、指責其他家人未能盡一切可能延續患者生命。這種行為的根源通常都是罪惡感與否定,醫護人員更害怕碰上這種家屬,因為他們早就和家屬安排好治療計畫,現在卻被這些突然現身的傢伙全盤打亂。你家裡也有這樣的女兒或兒子嗎?他們分別是誰?(可能你自己就是?)
 


吃了閉門羹怎麼辦

如果話題沒有進展,你可以加碼特麗.夏沃的故事(見第161頁)。
 


最後手段

讓你的受訪對象看看你的預立醫囑,可能你指定的健康照護代理人正好是你的受訪對象,或是當天也在場的家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你已替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整理,只要他們願意,也可以跟你一樣。你也可以先下載預立醫囑表格(見第169頁),協助他們填寫。

 
醫院
(圖片來源:photo ac)
 
 
▍喪葬意願

目標:得知受訪對象死後想土葬、火葬、捐給醫學機構、投射至外太空,或是進行其他合法且合理的處置。此外,調查他們是否已經買好墓地,並預先付清所有喪葬儀式款項(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應對計畫:

聊到此類話題時切忌太過刻意,以下為錯誤開場白:「媽,你煎的培根真是酥脆。說到酥脆,你對火化遺體有什麼看法?」

極少部分的人會提前計畫自己的喪事,但大多數人都將此事留給家人操心。無論對方選擇哪一種,只要預先讓家人知道他們的決定,就不會有問題。這點尤其重要,因為萬一你的受訪對象明明買好了墓地,但你卻因為不知情而多買了一塊,那就尷尬了。決定遺體處置的方式及喪葬儀式的風格很常導致家庭革命。別忘了,本書出版的目的就是極力避免家人們鬧翻,大家千萬別在最後一刻搞砸!

此時,年長且閱歷越豐富的人(也就是你爸媽)較占優勢。一般來說,一個人活得越長,參加過的
喪禮就越多。他們可能會認為沒必要將喪葬事宜視作禁忌話題,而是該務實地討論。

假設你們家近幾年才痛失親人,或是你的受訪對象才剛參加完某人的喪禮,不妨把握機會,聊聊自己對喪禮的規畫。雖然突然聊起喪禮有點奇怪,但請盡量維持輕鬆的語氣,讓他們一起討論,也別忘了把話題裡的時間點,設定為「不久的將來」。

若一切發展順利,你的受訪對象應該會突然蹦出一句「你們把我埋進土裡就好了」,或是「我要辦一場超級風光的喪禮」。話雖如此,你還是要拿捏好分寸,因為死亡在禁忌話題排行榜上的位置僅次於金錢,所以用詞盡量不要太露骨。
 


話題挽救建議

你可以把話題導向各地喪禮習俗上。例如,真的會有人在喪禮上聘請脫衣舞團。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喪禮越多人參加越好,但大家知道一些文化對喪禮的要求已到了極端的程度嗎?例如,在中國與臺灣等遠東地區,喪禮辦得越是隆重盛大,死者的福氣越大,下輩子的運氣也會更好,家屬甚至會請脫衣舞孃來吸引民眾參加。講到這裡,你可以話鋒一轉:「要是你們不告訴我想要怎樣的喪禮,那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操辦一場俗豔到極點的告別式囉。」但對方很有可能欣然接受你的提議(謎之音:我家有個色老爸),因此這樣出招仍有自掘墳墓的風險。
 


吃了閉門羹怎麼辦

建議大家老實回答,就說你很好奇。若你的受訪對象會定期造訪某人的墓地,留意一下他們都帶哪種花過去。你也可以詢問受訪對象,家裡是否有家族墓地,或是另外預購別的墓地比較划算?並觀察他們對此的看法。只要你能讓受訪對象透露自己的想法或內心的願望,就算是達成目標。
 


最後手段

切勿緊迫盯人,但請選對時機重啟話題。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死會給家人帶來負擔,更何況有些人壓根不在乎喪禮這回事。若死者生前抱持的是這種態度,那你便可自行決定一切喪葬事宜。

 

繼續閱讀:
 
1. 繼承人間的分配協議算數嗎?-《人生理財的失落環節──遺產》
 
2.
如何確保遺囑順利執行?-《人生理財的失落環節──遺產》


 

更多《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的文章:
       

離世
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三階段守護你的財富,留給家人永恆的遺愛,而不是遺憾或遺恨》
作者/ 艾比.施奈德曼, 亞當.賽佛, 吉恩.紐曼 

本文經方言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遺囑    財務    律師    保單    壽險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5種好習慣,讓妳更年期好自在
2如何與失智長者溝通?十項建議很重要!
3擦傷、割傷該怎麼辦? 急性傷口處理方...
4知名導演侯孝賢76歲罹患失智症 失智...
5晚年有三大轉折期,但「社交死亡」你有...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註冊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