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怕老人受傷不敢動?越不動、病越多!預防肌少症有絕招
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肌少症患者也可以躺臥,進行橋式,把屁股和身體往上挺高,加強腹部、大腿等核心肌群,也可以進行空中踩腳踏車的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肌少症,對於骨質強化及退化性關節炎都有改善作用。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6/08/25

社會資源
【免費健檢】新北市長者免費健檢,加碼肌耐力檢查(2017年9月29日截止)
想要遠離肌少症,除了多攝取蛋白質、養成運動的習慣以外,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喔!
劉德容
2016/08/23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女性活得久卻體力弱?注意!五年級女性是長照的高危險人口
臺灣65歲以上老人,有13%無法自理日常起居活動,也就是需要接受長期照護。這些統計都在在提醒我們,先天上就是活得久、體力弱的女性,一定要在健康狀態時,就先預想好,當自己高齡、又無力照顧自己時該怎麼辦。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7/15

病症知識
臺灣多少老人有「肌少症」?四方式檢視你是否肌肉量不足、蛋白質不足
詹鼎正認為,老化當然是肌少症的重要原因,而許多老人家的營養攝取不足,也是造成肌少症惡化的重要因素;臺灣的老人普遍都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其主要的原因是「牙口不好」,咀嚼能力慢慢變差後,在咀嚼不易的情況下,老人家愈來愈不愛吃肉。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6/07/15

樂活養生
你的下半身無力嗎?老化就是從這裡開始!顧好下半身,才有下半生
老年人的活動遲緩,導致生活圈縮小,人際關係不斷退縮,最後心靈也變得封閉,情緒受影響,逐步退出社交生活與社會角色,性格變得消極、頹靡,身心都受到影響之下,生活品質嚴重下滑。
原水文化
2016/07/15

樂活養生
「老倒縮」並不正常!只吃清粥小菜、陽春麵 小心罹患「肌少症」
臺灣的老人家大部分受到一直以來的飲食習慣影響,加上牙齒漸漸變差,偏好清粥小菜,頂多再加一點炒蛋,有時可能只搭配少量的肉鬆、麵筋等台灣人愛吃的配菜;許多時候連青菜的攝取量也不夠。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6/07/04

樂活養生
「運動一小時,延壽一小時」老人運動好處多多
老年人的體能狀況從60 歲開始,每年退化速率大約是36%。如果平常的活動量不足,又無規律運動的習慣,這將會是造成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生的重要關鍵因素。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5/30

長期照護
【照護技巧】長期臥床引起的肌肉萎縮照護
只要躺在床上不動,肌肉便會開始萎縮、失去力氣,且骨頭裡的鈣質也會逐漸流失;甚至各個關節也開始僵硬,漸漸地,失去獨立活動的能力。
護理師 方慧雅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