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中風病人的緊急救援!出院準備的五大重點:讓患者恢復身體功能、家庭減輕照護負擔
出院準備能協助取得身心障礙手冊,以及前三個月空窗期的協助。
中風病人出院的一到三個月內是最需要協助的,急性後期照顧與黃金自立給付包能協助患者: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協助申請輔具、預防再中風、繼續住院獲得復健等,居服員並研習照顧技巧,讓中風病患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7/29

長期照護
【新手照顧者指南】中風長輩喝水常嗆到,有改善方法嗎?-《不需要一個人獨自承擔》
中風長輩除了在飲食上需做些調整,也可以幫助老人家做些簡單的口腔運動,以及按摩下顎到耳下,促進老人家的唾液分泌,並讓他們重複練習吞口水動作;或是帶領老人家做「一、阿、喔」等等口腔發聲活動,協助他們活化口腔功能。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7/12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沒有住對醫院,就要懂得提早尋求支援-「無縫接軌式」的出院準備服務,沒那麼簡單
但要提醒的是,各家醫院的「出院準備服務」,收案條件未盡相同。譬如有的醫院是針對「出院『返家』後,仍有照護需求,且需要長期照顧服務的病患。」
也就是病患若是出院後轉住社區醫院接受「急性後期照護(中期照護)」,或是決定轉住安養、養護等機構,就不會被列入「出院準備服務」收案對象。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6/02

病症知識
認識血管性失智症-盛行率第二名、死亡率卻最高的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的退化速度,取決於中風次數與中風發生的位置。一般而言血管性失智症是以記憶喪失、反應遲鈍和走路的步步伐變小等症狀開始。隨著中風次數的累積,患者的病況會如同階梯般,一步一步的惡化。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6/01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業務推薦買「特定傷病險」,真的能對抗中風與失智的風險嗎?
用「特定傷病險」來對付中風與失智,是否是最適方案呢?我建議可以用兩種思考角度,第一種是「保障範圍」,第二種是「理賠條件」。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3/20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帶中風的先生去旅行,人生從黑白變回了彩色...怎麼做到的呢?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肝若顧得好,人生就是彩色的。」這幾句廣告台詞,早已深植人心,其實把台詞裡的「肝」置換成「腦血管」,情境一樣適用。我的地理老師,人生曾經就因為腦中風而瞬間變成黑白。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3/01

病症知識
自古即有「巴金森氏症」 中醫怎麼醫?氣要動 泡澡、針灸、飲食助行氣
巴金森氏症在古代就已經被發現,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巴金森氏症在中醫屬於「顫證」範疇,稱為振掉、震顫、顫振、身振搖或肝風。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2/24

心靈加油站
「可以幫我立遺囑嗎?」一個老兵,一隻黑狗-耿爺爺的故事
以前我曾想,中風的爺爺行走不穩,如何牽著小黑去散步,危險極了,希望小黑夠聰明,盡可能的保護爺爺才是。
有一回,大概是電視節目不好看,爺爺盯著我對我說:「可以幫我立遺囑嗎?」我冷靜地回答:「我們先打電話給社工,他們會有辦法的。」之後,在社工、里長及相關人員的協助下完成了爺爺的心願。
居服員 藍家蓁
2017/01/11

社會資源
【朱國鳳專欄】獨居長者家中摔倒、中風怎麼辦?「緊急救援系統服務」是獨居長者的「平安符」
譬如臺北市負責提供「獨居長者緊急救援系統服務」的中興保全表示,「隨身發報器」是一種無線遙控、且能防水的隨身按鈕。若長者在家發生緊急狀況時,可直接壓下求救鈕,24小時守護中心會透過主機的擴音功能,與長者聯繫了解狀況。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1/05

樂活養生
寒流來襲期間,注意心臟病發作症狀、防中風牢記FAST步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依據健康署委託研究(奇美醫院神經內科林慧娟醫師主持)顯示,有將近10%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在七天內會發生中風,因此,健康署呼籲民眾一旦察覺自己發生小中風時,必須立即接受檢查和診療。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2/29

樂活養生
替長者注意「朝5晚8」,低溫保健的注意事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寒流來襲,敬請各位長輩注意防護,尤其是具備下列高危險因子的病人,例如: 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抽菸、酗酒、肥胖、缺乏運動,以及本身或家人曾有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等,須特別小心。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2/27

樂活養生
【冬季保健】保護心血管 冬季洗澡三大要訣報你知
營養師提醒,如果常感覺到頭痛、四肢冰冷伴隨著麻的症狀,都可能是血管健康出了問題,此時建議應該進一步進行詳細的檢查,才能夠提早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養生小金孫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