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40年前預立遺囑 陳淑麗:談死是為了不留遺憾
資深藝人陳淑麗分享,自己民國七十二年就已做好預立遺囑、器官捐贈等身後事規劃。 圖/張皓婷攝影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2024/06/21

社會資源
這是最後的沐浴啦。-《不平等的屍體》
我們在解剖結束後,會用清潔液和海綿清洗遺體全身,這個工作不會像湯灌師做的那麼精細到位,但是我個人把它稱作「最後的沐浴」。有些死者生前由於獨居且長期無業,恐怕已經很久沒有洗澡了,鬍子、指甲也很久沒有打理,皮膚表面沾滿泥垢,全身髒兮兮的。
寶瓶文化
2024/02/26

長期照護
家人即將過世時,陪伴者看到的生命變化-《生命的最後一刻,如何能走得安然》
雖然照顧臨終者的醫護人員會盡其所能,協助家屬了解何時代表接近生命終點,但也不一定總能曉得。
四塊玉文創
2021/03/26

心靈加油站
結束長期照顧的日子,容易落入「燃燒殆盡症候群」-《不勉強自己才是最好的長照》
這使我親身體會到,長照生活結束,並不代表照顧者憂鬱症也隨之結束。
高寶書版集團
2020/01/27

長期照護
在荷蘭沒有「維生」這個詞彙?不願長期臥床,是「尊重自我」-《長壽地獄》
那是因為對瑞典國民來說,高齡者在即將走完人生的最後階段,會逐漸變得無法進食這件事,本來就是一件相當自然的事情。企圖透過一些手段來延長壽命反而是不合邏輯的。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04/15

長期照護
在失智症的侵襲下,單身姊妹更容易走到臨界點-《長壽地獄》
二〇二五年時可能面臨的失智症患者的增加問題,是不是只要建設便宜的設施機構就可以解決了?以削減福祉預算為目的的政府,雖然持續推動著在宅照護,但我認為增設設施機構才是當務之急。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04/13

心靈加油站
重病的人要如何返家?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回到熟悉的環境,除了對病人的休息睡眠、心緒的穩定,以及避免交叉感染風險等方面,有極大的助益外,文化上,在家的環境是最不會有被隔絕或是遺棄之感的,這對於讓病人心理、靈性圓滿走完一程,通常也是不可或缺的。
寶瓶文化
2019/04/11

心靈加油站
醫療無法為末期病人帶來改變,但是「回家」可以-《因死而生》
此刻,所有的醫療與藥物都幫不上忙,能牽著她的手,走往死生之門的,只有家人的愛與陪伴,還有老家的庇蔭。
寶瓶文化
2019/04/11

心靈加油站
當家屬堅持放鼻胃管,為愛受苦的病人-《因死而生》
如果,這是他離世之前能為太太做的最後一件事,那麼便承受吧!身體的虛弱並不影響末期病人意志的強度,但是當意志繳械的時候,我們為他所共同捍衛的堅持,忽然都變得毫無所依了。
寶瓶文化
2019/04/11

心靈加油站
末期病人一定要使用嗎啡嗎?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無論是疼痛或是呼吸喘迫,當症狀有需要時,都必須要按時給予嗎啡類的藥物。認為疼痛或喘的時候才服藥,是錯誤的觀念。
寶瓶文化
2019/04/10

心靈加油站
「我不想活了!」當病人身心靈受苦...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讓病人知道,無論如何,身邊都會有根浮木。這比任何規勸或鼓勵的話語,都更為有用。
寶瓶文化
2019/04/10

心靈加油站
一封病友致醫師的信函—病人權利提案-《愛的醫療奇蹟》
告訴我你的想法與治療方式,幫助我將你我的想法與方式融合在一起。不過,請記得我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我無法相信的事情就沒有辦法幫助我。
柿子文化
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