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有尊嚴的遲暮之年-聆聽與引導長者填滿生命的空白處-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身體上不舒服的訊息是明顯的,但心理上的失落、無助,失去、覺得自己「老而無用」等議題,將會排山倒海而來。那裡頭的無奈、沮喪與限制,在生活上面對了不少的挑戰,這些隱性的挑戰都需要被看見與理解。
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2017/06/28

心靈加油站
心理師給照顧者的暖心文:拿掉孝順的枷鎖,不想和解時,不用勉強自己-諮商心理師 艾彼
過早的放下、和解,如果只是抱持著壓抑「想父母被愛卻失落」的情緒,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我說的療癒,只意味著,我知道母親對我帶來的影響,我知道母親有很多不完全,也知道母親的不完全來自於她自己的困難,我們之間就是錯過了。
諮商心理師 艾彼
2017/06/06

心靈加油站
請別以「沒用的老人」來形容自己,我渴望聽你分享人生-諮商心理師 艾彼
被人紀念的不會是你的皺紋,而是你行為帶出的影響。
人生的故事,不會因為歲月而被掩埋。
豐富我們的人生故事,所以有一天能夠以故事餵養下一代,教會他們面對人生風浪能夠具備的態度。
諮商心理師 艾彼
2016/09/20

心靈加油站
無法改變家人?有一種苦,是你覺得他很苦
親愛的,他真的苦嗎?他真的如你所說的寂寞嗎?
你對他的那份操心與不捨,是真實困擾你的,你相信有一種生活的方式,是比較快樂、比較有趣、比較豐富、比較正向的,因此你不斷散播你所認為「好的生活」給你親愛的家人,試圖去改變他們的思維和觀念,以及生活模式。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9/08

心靈加油站
如何從壓力中重生?從混亂到跨越,家人生病時的危機處理與壓力調適-諮商心理師 張璇
如果家庭成員都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維持良好溝通、協調,危機便可能化為轉機,使家庭系統恢復平衡,甚至更強而有力。若家庭無法以自身的力量化解危機,最好儘快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與協助。
諮商心理師 張璇
2016/08/02

心靈加油站
生前告別式,面對死亡的新態度:站在它之前,看的不是「死」,是「生」-諮商心理師 艾彼
生前告別式,打破我們對死亡的禁忌,將死亡直接搬上檯面,讓每個人都清楚──現在就是適合談論死亡的時機,讓當事人有機會聽見這些訴說,讓親友能夠表達。
諮商心理師 艾彼
2016/08/02

心靈加油站
給照顧者的七個安心語-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這份禮物就這麼地來到了你的面前,打開後,將會豐富你的人生閱歷與淬鍊;過程中,一定有很多的艱辛,所以一定要不斷地肯定自己,為自己打氣鼓勵。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2016/07/25

心靈加油站
憂鬱症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憂鬱症更需要你我關注-諮商心理師 艾彼
主要照顧者通常會把長輩接到家中同住,進而明顯感覺長輩在飲食、睡眠上的改變。被老化掩蓋的憂鬱症,通常不容易被患者本人察覺。反而容易對照顧者生活造成衝擊,認為自己需在生活安排、心理狀態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尋求諮商後才意外發現長輩其實患了憂鬱症,進而帶長輩進行治療。
諮商心理師 艾彼
2016/06/28

樂活養生
長輩就是不愛外出?心理師教你三招 讓「固執」老人走出來
諮商心理師提醒,有時溝通出現僵局,往往在於自己本身也不是那麼認同,在認為長輩「老頑固」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我有接受自己有天會變老嗎?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也願意走出家門嗎?還是跟慧文的阿公一樣,走不出來呢?」
「從自身心態調整開始,才能同理家中長輩無法外出的心理。」告訴自己,也告訴長輩,老化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接受老化與身體功能改變的事實,才能跨出第一步。
虎虎森風
2016/06/14

心靈加油站
哪一天自己也生病了,誰來照顧我呢?-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照顧者記得要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來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
定期給自己時間與朋友聚會、運動,或者去看場電影、吃喜歡的料理、看本書,總之,要讓自己有時間「好好休息」,休息之於照顧者,就像水之於植物,滋養我們,使我們的身心堅強茁壯。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當初,是我簽下爸爸的放棄急救意願書。」請不要責怪勇敢的自己-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要減少內心深藏的罪惡感,首先要放下對自己的批判與評價。當初會選擇簽署意願書,通常是在家人有共識後所下的決定,而這已經是「那時候覺得最好的決定了!」
有時候,最大的批判者可能是自己,請試著原諒自己,當初那個為了大家,站出來簽下放棄急救意願書的人,是勇敢又有力量的,請不要責怪自己,讓心自由。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2016/05/27

心靈加油站
生命的秘境-我如何克服面對死亡的恐懼呢?-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死亡,一直都是個抽象且深不可測的話題,但卻又離我們很近,電視媒體天天都在提醒我們人生的無常,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讓我們不由自主地產生恐懼:死後會去哪裡?我的生命就此結束了嗎?死後的未知讓我們充滿困惑與畏懼。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