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人際和諧,把握兩個重點態度:「不要期待」和「清楚表達」-《自我察覺心靈練習本》

    33537 人瀏覽
    我有我的需要,對方有對方的需要,一不小心,「期待」會成為侵犯對方、強迫對方、傷害對方、造成意見不合、有衝突的原因。所以人際和諧的基本態度,就是「不要期待」和「清楚表達」;不要妄想別人應該、能夠理解我的需要。
     

    作者/黃慧娟

     

    當我們照顧自己的需要、渴望自己的需要被人重視、滿足時,也要尊重別人的需要,才不會固執於主觀的期望,侵犯壓迫到對方的自由與空間。

     

    ▍  尊重別人的需要

     

    接受他人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用他的方式回應我的要求。

     

    人際關係上常有一些緊張、不和諧,都是因為我們的需要被侵犯,或者我們侵犯了別人的需要。這個「侵犯」常是無意識的,它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期待」──我期待別人能了解我的「意願」。

     

    我做了一件事後,期待別人的讚美、肯定、欣賞、鼓勵;或者我有要求時,期待別人的接受、聽從、給予。例如,期待先生在生日時送我一束花,若期待沒有被滿足,則叫作「期待落空」(沒得到)。

     

    「期待落差」(得到的非我想要的),也常在人際關係中出現,也就是我的期待與對方的期待不對等。

     

    期待

    (圖片來源:pixta)

     

    我們會常聽到有人抱怨:「為什麼我付出那麼多,他都看不見?」那是因為你給錯了,你給的不是他想要的。或者也聽說過:「我的生日,他就這樣打發了。」那是因為他給得不夠,沒有滿足我想要的。

     

    再舉個例子,媽媽期待孩子聽話,認為「你這孩子不知好歹」;孩子卻期待媽媽給他自由,認為「媽媽真愛嘮叨」。

     

    每個人對他人,都有某種程度的期待,但兩人的期待卻有落差,也是造成意見不合及衝突的原因。

     

    其實期待很容易落空或者有落差,是因為我與別人是不同的個體,我是我,他是他,我怎能期待他人能按照我的期待,給予反應呢?

     


    我有我的需要,對方有對方的需要,一不小心,「期待」會成為侵犯對方、強迫對方、傷害對方、造成意見不合、有衝突的原因。所以人際和諧的基本態度,就是「不要期待」和「清楚表達」;不要妄想別人應該、能夠理解我的需要。

     

    ▍  不要期待對方應該要了解你



    不了解
                          (圖片來源:pixta)

     

    「不要期待」,不是說人與人之間不能有期待,而是說不要等在那裡讓人猜。我有任何意願、渴望,不要只是「期待」,應該盡可能地把自己的意願說清楚。

     

    當我們想要別人滿足我的需求時,就要清楚表達。舉釣魚事件為例,阿嬌不必嘮嘮叨叨,也不必生悶氣,清楚地表達:「我希望你出去釣魚的時候,偶爾打個電話回來,避免我操心。」那志明也要尊重阿嬌,不能說:「我出去釣個魚,妳有什麼好操心的。」

     

    再舉個例子,生日到了,我期待你送一束花,我就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期待。不要認為:「那麼多年了,還要我說嗎?說白了不是煞風景、沒情調嗎?」

    你可以反過來想,都相處那麼多年了,說清楚講明白,也一樣可以製造情調呀!

     

    ▍  不強迫對方滿足我的要求

     

    有需要就清楚表達,不要期待,但清楚表達還必須帶有一個很重要的心態:「我尊重你」。

     

    我期待你送我一束花,但我尊重你可以不送我。

     

    也就是說,我清楚表達需求,但不強迫對方滿足我的要求。接受他可以自由的做他自己,可以用他的方式回應我的要求。

     

    尊重

    (圖片來源:pixta)

     

    我有我的需要,對方有他的需要,對方是帶著他的需要回應我的需要,所以照顧自己的需要時,也要尊重別人的需要。

     

    其實這是不衝突的,看到了彼此不同的需要,彼此有了尊重,就可以在溝通中,產生兩人都可以接受的折衷方法,讓雙方的需要,都能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

     



    繼續閱讀:
     
    1. 
    你曾遇過「情緒勒索」嗎?不管是家人還是其他人,記得「停、看、應」後離開現場


    2. 老了要怎麼交好朋友?關鍵在於「不依賴」

    3. 和自己的人際關係─安心減壓(一)

     


     

    更多《自我察覺心靈練習本》的文章:


    ●  照顧者的暖心語:說出真實的自己,照顧自己的需要

    想要人際關係少衝突,放掉一些「堅持」吧
     

    《自我察覺心靈練習本》作者/ 黃慧娟 

    本文經太雅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 出版媒體 熟年優雅學院/太雅出版社
      • 〈熟年優雅學院〉Aging Gracefully:太雅出版社在海外旅遊之外,於 2014 年創辦她。目前有三個相關書系:「說故事」、「生活風格」、「心靈練習本」。 最有特色的是「說故事」系列,出版過日本津端修一、坂本健一、吉澤久子等熟年典範故事,故事性豐富又充滿了濃厚的情感。創辦人張芳玲也在此系列寫作《遇見未來的自己》(2015 年 12 月上市)。

        我們創辦的出發點,是看見今天的台灣中年人就是未來的台灣老人。台灣預計在 2025 年時,超過 65 歲的人占總人口的 20%,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於是太雅出版決定把最好的文化創意投資在中年人身上,針對 40~60 歲之間的族群,談優雅進入熟年,著眼在中年人現在該覺醒的諸多事情,例如:身心靈照顧、人生夢想、親情經營、人際關係、生活風格、中年財務。 今天的中年人是社會的支柱,未來要成為新品種的老人,成為台灣發揮創意、培育下一代、菁英傳承、具備成熟與勇敢的要角。

        當社會福利與企業商機全轉向「銀髮」時,中年人需要自立自強,鼓勵你支持〈熟年優雅學院〉,把你的有形無形預算給台灣社會的中年人! 加入我們:歡迎請上〈熟年優雅學院〉部落格,

        點選「加入我們」,填寫資料 即可。
        http://aginggracefully.pixnet.net/blog
      • 老了要怎麼交好朋友?關鍵在於「不依賴」-

        婆婆、老公陸續離開後,我發現「我自由了」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