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有慢性腰痛的人,會採取的十個「思考壞習慣」-《腰痛自癒》

大多有慢性腰痛的人,會採取的十個「思考壞習慣」-《腰痛自癒》

悲觀、負面思考與過度解讀等等,可能是慢性腰痛的推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7/29

瀏覽數 20,838




擁有容易引起慢性腰痛體質的人,往往特別容易對於疼痛做出過度反應,這和當事人原本的思考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思考的習慣會因人而異。接下來,將針對認知行為療法先驅的精神科醫師 Aaron TemkinBeck,所提出的十種常見於慢性腰痛患者的思考習慣,進行介紹。



1. 「不是黑就是白」的極端思考


明明有時候並不會痛,卻總是說「疼痛持續一整天」。當腰不會痛時,就盡全力的運動。

當疼痛產生就沮喪,完全動也不動,像這樣毫無中間值,不是100就是0,常常用非黑即白來下判斷。



2.  過度概括性(以偏概全)思考

一旦有過服用止痛藥成功減輕疼痛的經驗,就會認定「不吃止痛藥,疼痛就一定不會改善」,往往只憑著偶然的經驗或建議,進行判斷,認為那樣的狀況就是全部。


3. 心理上的憂慮

當遭到他人否定,或事情進展不順利,就會只專注在負面的資訊上,不去看正面的事物。

儘管疼痛有所改善,卻不願正視,反而會一直想「可是疼痛還在⋯⋯」、「要是疼痛能夠改善⋯⋯ 」等。



4. 負面思考

就算當天沒有疼痛,「今天只是湊巧狀況比較好而已」,這樣悲觀的思考。就算有好事發生也不願意肯定,只會一直負面思考

 
 負面思考
(圖片來源:pixabay)


5.  過度判讀/預測錯誤

「要是抱怨工作辛苦,就會被當作懦弱的人,而受到輕視。」對於持續過久的疼痛,想著:「這麼痛,我一定是得了什麼很嚴重的絕症。」

就像這樣,往往會
過度解讀的行動、言語,以及各種事物,引導出悲觀的結論。



6.  擴大解釋與過低評價

「比起他人的疼痛,我的疼痛比較嚴重」、「那個人會失敗只是因為運氣不好,自己的失敗則是能力不足造成」等等,過度彰顯負面的事物。


7.  情緒性地下判斷

像是「要是疼痛不減輕就無法行走」、「疼痛和不安不改善,就沒辦法去工作」等等。在毫無根據的狀態下,就情緒性地下判斷。


8.  自我要求高

認為「不管是陪女兒看病,還是母親的照護接送,全部都應該由我來做」、「要做就應該做到最好」,要是做不到就會感到莫大的罪惡感。


9.  貼標籤

受到自己既有的印象、標籤所束縛,判定「自己無法忍受疼痛」,實際上就算不痛也會看不到可以做的事。


10.  自責思考

強烈的歉意,像是「我的腰痛造成母親困擾」等,認為所有的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甚至連對方的責任也扛下。

這些都是患者各自容易會有的思考模式。

透過日記,可以找出自己符合哪幾種,也可以作為了解自己「思考習慣」的契機。

 
日記
(圖片來源:pixabay)


 
推薦閱讀:

1. 面對困境,正向思考不是萬靈丹

2. 別急著趕走情緒,用「漸進式」的方式接受各種自己


更多《腰痛自癒!》的文章:

 
http://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1223 
 《腰痛自癒!:日本名醫公開最新居家治療法,90%的腰痛都能不藥而癒!》
作者/丹羽真一、大谷晃司、笠原諭、菊地臣一(監修)


本文經橙實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愛長照編輯團隊

愛長照編輯團隊

照護小秘書

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照所需要的一切,愛長照編輯會努力整理資訊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