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不會好嗎?「疼痛行為」會使疼痛更加惡化-《腰痛自癒》
腰痛不會好嗎?「疼痛行為」會使疼痛更加惡化-《腰痛自癒》
肌力減退、關節不易活動的話,當然會對骨骼和其周圍的組織產生負荷,使得腰痛二度惡化,延長疾病的不適。 一直持續靜養休息的話,也會引起心理上以及社會上的問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7/29
瀏覽數 23,375

當患者說出「好痛」、露出很痛苦的表情等,將疼痛的存在傳達給他人的所有行為,稱之為「疼痛行為」。
「吃藥」、「把手撐在疼痛的腰部」等等,也屬於疼痛行為,可說在幾乎所有的慢性腰痛患者身上,都能看到這些疼痛行為。
這個疼痛行為,一開始是針對疼痛的感覺所產生的反應,就算受傷等造成疼痛的原因消失,也會因與周圍的關係而強化、維持,是一種學習行為。
採取疼痛行為後,就會受到周遭的體貼對待及關心,往往疼痛行為就會有增加的傾向。當周遭的人對於疼痛的反應改變,當事人的疼痛行為也有可能會改變。
只是,老是依賴周遭的反應改變,並不值得信賴,應該想想自己是否可以做點什麼。
此外,為了改善慢性腰痛,有意識性地減少疼痛行為也很重要。
一旦「採取疼痛行為」,大腦就會感受到和其行動同等的疼痛錯覺,試著調整為相同的水平。同樣地,當周圍的人體諒當事人,大腦也會產生同等程度的疼痛。

(圖片來源:pixabay)
為了改變這樣的傾向,必須讓患者把意識集中在可以熱衷、好好享受的事物上,就會很有效果。無論是繪畫、演奏樂器還是閱讀,什麼都可以。
建議在每一天的行程裡,安排一點點時間,投入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撇開疼痛,把焦點放在自己享受的事物上,這就是認知行為療法最重要的重點。
接著,我們針對患者的常見「疼痛行為」進行說明,那就是「靜養」。

乍看之下,應該是對腰痛治療很好的行為,但在患有慢性腰痛的情況下,如果不活動,反而會導致肌力降低、關節僵硬、關節活動度下降、血液循環也會變差。
我們的腰部等運動器官,其所組成的骨骼、肌肉、關節夠穩固,才可以維持健康。
所以當肌力減退、關節不易活動的話,當然會對骨骼和其周圍的組織產生負荷,使得腰痛二度惡化,延長疾病的不適。
一直持續靜養休息的話,也會引起心理上以及社會上的問題。
不得不長期向學校或公司請假,只要這樣的狀況不斷持續,便會引起是否會被朋友或公司孤立的不安和孤獨感。另外,大多數的患者會在休息的時候,反覆回想疼痛。
一直思索著「只要沒有這個疼痛就好了」、「為什麼只有我得承受這麼嚴重的疼痛⋯⋯」
反覆思考,大腦也隨之疲憊,容易陷入憂鬱狀態,對睡眠也會造成影響。
也就是說,患者認為很好的休養,有時候反而會讓病情更加惡化。
推薦閱讀:
1. 強化長者肌肉強度、預防關節僵硬的12種被動關節運動(內有影片)
2. 老是肩膀痠痛、無法高舉?簡單 3 運動幫你遠離五十肩
更多《改善失智症的八大法則》的文章:
• 大多有慢性腰痛的人,會採取的十個「思考壞習慣」
• 有些腰痛,只看骨科是不會好的!
• 壓力越大的人,腰痛的風險也就越高-自覺壓力調查表,快來檢測!

《腰痛自癒!:日本名醫公開最新居家治療法,90%的腰痛都能不藥而癒!》
作者/丹羽真一、大谷晃司、笠原諭、菊地臣一(監修)
本文經橙實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